分享到: | 更多 |
2017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中指出:“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在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中,保存了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诗如其名,写的都是大浪淘沙的情景。其中,除了第八首之外,剩下的八首,分别吟咏了黄河、洛水、汴水、鹦鹉洲头、濯锦江边、澄洲、浙江、潇湘渚等江河。唯有第八首,没有描绘具体的景物风俗,而是纯粹发表议论:“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这组诗中,是个异类。偏偏是这个异类,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刘禹锡在中唐士大夫中,是一位奋发有为、屡经坎坷而矢志不移的豪杰。他外号“诗豪”,而其性格中,也的确带有豪杰之气。唐顺宗时,有一场很短命的革新运动,希望能够抑制宦官和藩镇,另外也有整治贪官、释放宫女、减轻赋税徭役等多方面的诉求,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刘禹锡就是这场革新的积极参与者。革新很快被宦官所扑灭,领导者王叔文被贬,支持者八人皆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常德,这一年是永贞元年(805)。之后,刘禹锡又接连迁连州(今广东)、夔州(今重庆)、和州(今安徽),如此颠沛流离的贬谪生活,持续了漫长的20多年。等到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与老朋友白居易同游,白居易禁不住对他说:“二十二年折太多!”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里也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就是刘禹锡大半生的人生历程写照。《浪淘沙》这九首诗,很可能就是在“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中写成的。刘禹锡在漫长的贬谪生活中,一定走过很多的江河,看过很多次的大浪淘沙,心中涌起过很多次的悲怆、感慨。可贵的是,这位豪杰能够从悲怆中冲出、飞升,就像他笔下的“晴空一鹤”一样,排云直上,将豪迈的诗情引领到万里无云的碧空。他大笔一挥,遂写道:这里的浪很深啊,我所经历的谗言比浪还要深。这里的沙沉底,就像我被迫害、被打压一样。这样的抱怨之辞,我已不想再说。我要学那在大浪中淘金的人,不断磨炼、不断努力,把渣滓都淘掉,见到人生的真金,将自己的心灵打磨成一颗熠熠生辉的金子。
逆境中磨炼成金,是我国古代很多正直的士大夫都要经历的重要人生过程。从屈原到刘禹锡、柳宗元,再到苏轼、黄庭坚,他们都在贬谪生涯中坚守气节与理想,最终成就了人生的升华与文学的登峰造极。逆境中的坚守,向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一。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仅表达了逆境中的积极精神,而且为这积极精神灌注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毅力品质。一言以蔽之,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上进心,还需要恒心。
汉唐时人多伟业,靠的正是恒心和韧性。唐代玄奘法师觉得中土佛经中的某些道理,讲得并不清楚,或许和翻译者的水平有关。尤其是一本非常高深的佛教经典《瑜伽师地论》没有看到,于是怀着追求真理的炽烈理想,玄奘踏上了极为艰辛的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他一边经历着难以想象的危险、困难,一边还不忘记录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宗教文化,不仅著就《大唐西域记》,而且在印度学习了很多经典,被佛教徒尊为“大乘天”。取经回国之后,玄奘法师又在长安大慈恩寺主持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他的晚年,就与古卷青灯相伴到死。这其中的艰辛与伟大,是多么不可思议。以至于后世人要用《西游记》的故事为之神化。玄奘以常人之躯,成就超人之业,归根结底就是他追求理想的恒心。
孔子说“力行近乎仁”,又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同中华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有恒”精神一道,将一直激励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生生不息。
(作者:谢琰,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国考的理由 2014-10-21 |
国 平:我们为何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2014-12-13 |
安传香:以青春梦想点亮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5-05-05 |
把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时代价值 2015-09-16 |
学贵日新,政贵日进 2016-11-18 |
不忘中国梦的法治初心 2017-01-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