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农民工技能培训是解决农民转移就业和企业用工紧缺矛盾的一剂良药。为此,政府部门热推,划出专款为农民工技能培训“埋单”,而且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培训项目的覆盖面一年比一年广。然而,笔者在山西阳泉地区农村走访调查却发现,一些地方的这项 “民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政府热、农民冷”的尴尬局面。
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培训内容上说,培训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培训内容单一、雷同,针对性不强;培训资金方面,资金分配在各个部门,导致各自为政,使培训形不成合力;培训时间方面,农民工不能自主选择培训专业的培训时间,还有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为了获取政府补助,巧立名目缩减培训内容,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一些对农民工培训有调查研究的专家学者坦言,“别看现在农民工培训开展得热热闹闹,实践中很多问题还亟待解决”。
在培训观念上图省力,在培训组织上图省心,在培训内容上图省事,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含金量”。当前,农民工就业压力大,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国家的惠农政策,更应该让其发挥真正的效应。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增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近几年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农民工培训必须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本,从农民工发展的角度来进一步转变培训机制,建立合理开放的培训机制和人性化的培训课程。
如何让好政策叫好又叫座呢?笔者认为,首先,培训资源需整合。因为历来 “九龙治水”都是各自为政,权责分不清楚。把分散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让这一“民心工程”形成最大合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让市场来主导培训,市场需要什么,就让培训机构设立什么专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专业投入少,培训机构就设立什么专业。第三,农民工应当是培训的主体,而不应当是培训这架机器上转动的零件。培训课程、培训方式一定要适合农民工的“口味”,尽可能满足农民工的现实需要,努力增强培训实效,让农民工真正感觉到学得来,用得上,技能培训才能受到农民工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