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看台声音:“坏孩子”们为何总犯错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4-11-2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毫无疑问,孙杨兴奋剂事件是本周中国体坛的头号新闻。有关孙杨的一举一动,总是能轻而易举地占据媒体体育版的头条,这没什么奇怪的,李娜退役后,中国体育已经陷入了“偶像真空”,除了孙杨,我们真的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世界级明星。此事让人疑惑的仅在于:它是新闻,却似乎又不像新闻。因为最核心的新闻事实都发生在半年前,现在仅是一个迟来的通报而已。罚款五千,取消全国冠军赛1500米冠军对当事人孙杨固然不算个事儿,禁赛三个月,其实对孙杨也毫发无损。因为那三个月,孙杨正好无赛可比,又何“禁”之有。中国体育管理部门的“智慧”的确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孙杨自出道以来,犯错无数,小小年纪,已经给人留下“坏孩子”印象。此次再犯错,有人说,孙杨最超然,发一个微博道歉兼表决心了事。但孙杨真的有那么超然吗?

  稍微了解竞技体育的人都知道,公平竞赛,拒绝兴奋剂,是运动员不能碰触的底线伦理。此次涉药,孙杨固然有清晰的“误服”证据,但“误服”也是“服”。孙杨在微博说得好,运动员应该为进入身体的物质负责,那么他也一定会为自己此次的错误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不是罚款,不是禁赛三个月所能相比的。韩媒说,此次兴奋剂事件是孙杨“一生的污点”,话虽偏激,但并非毫无道理。挑战竞技体育的底线伦理,无论腕儿有多大,结局大多不妙。“环法王”阿姆斯特朗就是前车之鉴。此次兴奋剂事件将会给孙杨的未来造成什么影响,我们还需要时间来观察。但不管怎么说,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无论是对孙杨本人,还是中国体育,皆是如此。

  孙杨兴奋剂事件被曝光后,媒体没有失语,而是有许多追问,有关部门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回应,部分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现在来看,结果既无法更改,再纠缠某些细节,也无多大意义,但我们依然还是要追问:为什么这次又是孙杨?从师徒反目,到无证驾驶,直至误服兴奋剂,这个中国体坛著名的“坏孩子”为何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犯错?

  这里当然有孙杨个性的问题,也有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此前有关部门对于孙杨的管理过于松懈,对于孙杨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不够,从而让他有恃无恐,一错再错。细心的人会发现,孙杨此前的多次受处罚,每次似乎也挺严厉,但在时间节点上却都恰到好处:伦敦奥运会之后的“师徒不和”,无碍孙杨及时赶上世锦赛和全运会;之后无证驾驶以及一系列违纪事件的“三停”处罚,也在亚运选拔赛之前戛然而止。这些处罚无论有多大花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大赛之前,孙杨一定能复出。它释放出强烈的暗示:大赛还是需要孙杨去拿金牌的。因为有恃,所以无恐。孙杨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背离人们对他的期望的。

  有人说,孙杨需要一个类似“姚之队”那样的机构来替他管理自我,化解危机,我倒觉得,这并非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宁可牺牲金牌,也要让“坏孩子”们长记性。否则,“坏孩子”不仅不会变好,而且还能引发“坏孩子”效应——一个“坏孩子”倒下了,另一个“坏孩子”又会站起来。孙杨之后,不是又出了个张继科吗?踢完广告牌后,队里没有对他追加处罚,结果“藏獒”很快又摔了球拍。个中的教训还不够发人深省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