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西游记》系列电影将开拍
奇幻题材稀缺制约影视创作
据扬子晚报 六小龄童正在积极筹备动手重拍“西游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六龄童的遗愿。据六小龄童称,年底就要开拍推动了十年的《西游记》系列电影,目前已经签约。这个“西游记”电影和过去的电视剧不完全一样,是3D的,主要取其中一些精彩故事,预计2016年上映,而他自己身兼主演和艺术顾问。
由于另外一部3D魔幻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已号称定档2016年,所以六小龄童预计,2016年,银幕将出现西游记“大撞车”。
背景:2013年6月21日,“北派猴王”李万春之孙,37岁的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演员李阳鸣因病去世。2014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一,“南派猴王”六龄童,即六小龄童之父章宗义病逝。目前,猴戏“南派”和“北派”的代表人物多已作古,仅余六小龄童。
声音:国家一级演员六小龄童:我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后半生就是在推广中国猴戏文化。《西游记》不是爱情小说。这种题材恶搞,票房越大,危害越大。
点评:86版的《西游记》,其制作模式与今日的电视剧是大不一样的,当时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加之《西游记》各章回故事都能自成一体,因而是拍一集试播一集,颇有拍摄电影的味道。
换句话说,《西游记》可能是四大名著中,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因为其故事便于分割,奇幻色彩也有利于荧幕展现。也正因如此,《西游记》的故事近年被屡屡改编成电影,但一些改编后的电影,对旧有情节大为改动,偏离了原著的本意。
《西游记》被恶搞,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奇幻类电影题材有限不无关系,只好不断“消费”《西游记》。要知道,欧美电影中的三大奇幻系列,不论是《指环王》、《纳尼亚传奇》还是《哈利波特》,其故事蓝本都创作于20世纪。
《1937南京记忆》上映
抗日题材注重理性反思
据光明日报 由中央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于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在央视一套、十套以及五个外语频道、江苏卫视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播出。该片同名图书和音像制品将分别由中国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于近期出版发行。
背景:《1937南京记忆》策划与拍摄历时两年之久,共5集,每集52分钟。以史实为载体,以中国、日本、西方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时代记忆与反思为导向,片中聚焦了分别来自中、美、日等国的多个主要人物,例如《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华裔女作家张纯如,两次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来自美国的纪录片《南京》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日本“铭心会”创会会长、学者松冈环等。
该片以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过程为线索,折射出当今世界对二战、对发生在中国的这场大屠杀的历史认识,使全人类共同反思战争责任。
声音:导演闫东:《1937南京记忆》搜集的各类视频资料达3000多分钟,图片资料2000多张。许多影像资料和图片、文字资料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点评:《1937南京记忆》是一部纪录片,目前,我国关于抗战历史的纪录片并不多见,而充斥荧屏的,多是各种题材的抗日电视剧。
但是,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存在架空历史和娱乐化倾向。不仅缺乏对战争的残酷、抗击侵略的艰难曲折的真实反映,更缺乏以理性的角度,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反观其它参战国的二战影视剧,有许多都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而这些影视剧的拍摄,有助于进一步搜集整理资料,播出后也能让更多人反思战争。随着战争亲历者那一代人的逐渐作古,我们该如何用镜头向后代讲述过往的历史?这值得所有影视工作者去思考。因为,不愿真实记录过去的人,难以理性地直面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