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展改革委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进行公开征求意见。相关通知指出, 为加快产业化进程,鼓励优势企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2016年~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将适当“退坡”。其中,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1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下降10%.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的逐步退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不仅是我国,甚至从全球来看,新能源产业都是一个依靠政府扶持而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补贴政策。毋庸置疑,近几年来国家的财政补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通过补贴,使技术尚未成熟和开发运营成本仍然较高的项目能够有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从而吸引部件、系统和运营商及投资人的积极参与,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补贴机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立竿见影,市场升温明显。然而,面对越来越大的新能源市场,以及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政府的补贴程度已经直接关系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哪个环节的补贴出现问题,很可能令新能源汽车发展停滞不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高额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已对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也令新能源车企产生了过度依赖,削弱了市场竞争,带来资源浪费,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及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进行调整,逐渐减弱补贴力度,避免过高的补贴对行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尽量采用市场机制已经成为共识,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外的经验教训给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很大启发。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及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机制做了调整,陆续推出减少、甚至停止补贴等政策,并通过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新能源开发成本取得较好效果。对我国来说,新能源汽车补贴应适时调整,“高成本高补贴”的定价模式也应该成为过去,要改掉目前高补贴政策,积极推动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机制,放手让企业自主研发,多层次地公平竞争,并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推动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当然,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投入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广的产业,补贴“退坡”机制调整应尽量保持平稳过渡,调整尺度一定要科学合理,要循序渐进,逐渐实现向无补贴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相信只要过渡得当,依旧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不仅希望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能致力于独立发展,更需要拥有不借外力照样能独撑市场的支撑力,或许,这才是为何要为新能源汽车补贴适当“退坡”叫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