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文化点评
朝阳
//www.workercn.cn2015-01-2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博物馆免费将成趋势

满足公共需求受考验

  据新华社 本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博物馆条例(草案)》。条例规范了博物馆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程序,在设立条件、税收优惠等方面,提出对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要求加强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禁止博物馆获得来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

  条例还强调,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鼓励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强化服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和大众生活的社会功能,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背景

  我国博物馆总数达4165家,在10年时间里增长一倍,其中有2115个博物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6.6亿元,实施一批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和53个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完成8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和2万余枚简牍修复。

  点评

  尽管我国博物馆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很多发达国家平均几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而我国却是平均40万人拥有一座,且地域、内容分布不均。正因如此,才会有一些博物馆出现免费后人流较大的现象。

  博物馆免费开放,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也应满足馆藏文物的保护需求。而推广预约制、开设网上博物馆、对不便长期展出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模仿,都是相应解决之道。

部分文化场馆“有名无实”

群众需求应成为服务导向

  据新华社 少年宫唱起“空城计”、儿童图书馆里摆着营销类书籍……一些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有名无实”,没有人管、没有人看,是资源浪费,更是管理失职。尤其在城郊等不太发达的地区,一些文化场馆成了“摆设”。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起来容易,但若不“适销对路”,也只能沦为“沉没成本”。

  另外,一些基层文化场馆工作人员也困于收入不足。结果文化场馆离职率高,应聘者寡,陷入人手不足。“囊中羞涩”的窘境,让不少文化场馆难以支撑起丰富多彩的活动。

  背景

  文化部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县级以上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数量有3000多个,文化站超过4万个,村(社区)文化室25万个。自“十二五”起到2013年底,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200亿元资金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点评

  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在自身定位上,应该更多地考虑群众需求而非经济利益。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往往是多样性的,接地气的,而一些场馆提供的文化服务过于单一,或者不够贴近群众,场馆自身陷入生存困境,门可罗雀在所难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改变这一困境,一方面需要有关方面加大对基层文化场馆的投入力度,使其设施能够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场馆也应当“放下架子”,深入调研,了解其所在区域的群众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服务群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