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俄罗斯卢布暴跌,让原本出口遇阻的中国车企“雪上加霜”。
去年12月中旬以来,卢布汇率已暴跌逾50%.众俄罗斯是世界第六大汽车市场,也是中国汽车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目前有吉利、长城、奇瑞、力帆、江淮等十几个品牌在俄罗斯销售整车。其中,吉利、力帆、长城、奇瑞属于销量第一梯队。受卢布暴跌影响,中国出口车企在俄销量呈两位数下滑。
吉利汽车近日发布的盈利预警公告称,受俄罗斯卢布贬值带来的外汇兑汇亏损以及新车销售持续下跌的双重影响,预计2014年度净利润将下降约50%.与此同时,将俄罗斯视为其第一大海外市场的长城汽车,更是遭遇当头一棒,2014年前11个月对俄出口下降了22%.另外,奇瑞、北汽、比亚迪等车企对俄销量也大幅下滑。如果卢布持续贬值,将给我国汽车出口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在较长时期受到影响。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卢布劫”却给中国出口车企上了一课,说明出口车企以往的成功蕴含着巨大的变数和风险,中国汽车的海外战略受到拷问。
一直以来,国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我国汽车出口产生很大影响。对于多数汽车出口企业来讲,面对出口国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应对和驾驭的能力是非常欠缺的,尤其对于此次的突发性卢布暴跌并没有事先风险预估。
2006年到2008年间,俄罗斯曾是中国车企最大的对外出口市场。但到了2009年,由于俄罗斯市场的倒退以及俄政府对本土汽车产业的支持,导致中国车企被迫从这一市场撤出。
2011年的利比亚、2013年的埃及、2014年的乌克兰、泰国都由于政局的动荡导致了车市整体的下滑;而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等以石油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困境,车市也呈现出哀鸿遍野的局面。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政治、经济因素,在这些中国车企出口的主要市场,其海外市场战略的弊端逐步显现。
另外,以往中国车企向海外出口更多的是“哪有市场往哪去”,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的海外战略布局规划,对海外市场的政治、经济层面的变化欠缺考虑。
相对于欧美等汽车工业大国,中国汽车出口更多是依靠低价来赢取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车企的出口市场大都是俄罗斯、古巴、乌克兰、中东、伊拉克、非洲、伊朗、朝鲜等新兴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相对单一和脆弱,这也无形中加大了车企的出口风险。
此外,这些国家消费者往往更看重价格,而非质量。因此,中国向海外售车,并没有在进口国建立好配套的品牌、服务等战略,以“过山车”似的形态呈现,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销售模式注定不能长久。
中国汽车出口何以转危为机?出口车企应该重新思考规划出口产品的品类和出口产品的组合。大众化的出口产品,抗通货膨胀能力是非常低的,企业应学会转移出口,加大出口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只有不断提升附加值、提升关键的技术含量、提升品牌价值,出口车企的抗金融危机、抗通货膨胀的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出口车企如果能做一些必要的“压力测试”,提前地预见一些可能的不确定性,然后模拟和演示这些不确定性,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和资源的储备,那么应对危机就会从容许多。
此外,还应该思考更多元化的战略发展,不应将眼光局限在中东、拉美及新兴国家,应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进攻;并放眼全球去整合资源打造“全球供应链”。当某一个市场发生波动或衰退的时候,这条全球供应链可以迅速地、敏捷地调整到合适的供应资源和消费资源。这样,出口车企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能力和机会去化解局部市场的风险和局部市场的各类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