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两会瞭望:把“安全”这件天大的事做实
蒋菡
//www.workercn.cn2015-03-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努力推动解决最受职工关注、最直接影响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无疑是工会界别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世明聚焦的就是“安全”。

  在名为《关注生命安全 筑牢安全红线》的主题发言中,李世明委员指出,安全工作已成为政府最用心、企业最闹心、领导最担心、公众最忧心的社会焦点问题,主要原因是安全培训未能全覆盖、安全生产未能全达标、安全制度未能全落实。

  2014年,一串黑色的数字可以看到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尽管全国事故总量等6大指标都同比下降,但各类事故29.8万起、死亡6.6万人,触目惊心。

  发生在2014年最后一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更在无数人心中留下深刻烙印。36条鲜活的生命被夺走,令人揪心更催人警醒。这也成为上海代表团今年两会上绕不开的话题——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回应:“每次讲到这件事情就无比痛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强调,“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

  安全大于天。问题是,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漠视安全的现象几乎触目可及。最典型的莫过于过马路了,“红灯停,绿灯行”,这个连咿呀学语的孩子都熟知的交通规则,却屡屡被大人们无视——“不管红灯还是绿灯,凑一拨人就走”。很大程度上这是法不责众的观念作祟,背后则是公众安全意识淡漠。

  这种淡漠反映在生活中,还有开车坐车不系安全带、贪图便宜购买早被淘汰的非国标插座;反映在生产中,是不按要求佩戴劳保用品、为提高产量而不按规定的安全步骤操作……

  在全国人大代表许振超看来,“发展压倒一切”的思维让安全培训在一些企业成了“写在墙上、说在嘴上、印在文件上,但就是没被放在心上”的摆设。

  责任重于山。问题是,违反安全制度者能否受到应有的惩罚?不纠正、不制止,甚至纵容违法违规生产行为的监管部门,能否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事实上,令很多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的一大原因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当违反了安全制度却没有受到任何惩处,往往会导致更多的人视若无睹;当安全设施投入远远大于事故后的经济赔偿,一些企业就“勇于”以身试法。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是倒逼个人、企业重视安全的杀手锏。完善监管手段,强化问责体系,才是摆脱监管不力窘境的助推器。正如韩正代表从外滩踩踏事故中所认识到的:关键是要把安全体系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落实责任。

  如何筑牢安全红线?建立健全与安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无疑是关键。

  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已于201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它将“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庄严写入法律总则部分,并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向社会传递出“生命至上”的强有力信号。

  针对事故死亡人数与被追责人数成正比、事故等级与被追责人员级别成正比等饱受诟病的怪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司长成平提出,应当尽快修订完善现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法律条文的修订完善非一时之功,将其转化为一种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保障安全的社会氛围,则是一项更长期更为艰难的工作。

  李世明委员建议,将安全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对生产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安全工作通盘考虑,优先考虑,全面布局;在企业层面,强化安全立法、严格执法,工会要依法监督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监督企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政策,严禁违法用工和违规加班;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常态化地培育和提高国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大力提倡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缺了安全,任何便利、效益乃至GDP,都只是“浮云”。把安全这件天大的事踏踏实实做到位了,职工群众才能更有获得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