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来,有关“僵尸肉”的争论在媒体上弄得沸沸扬扬。其实,依笔者看,仅仅针对这一既不是民间约定俗成,又无官方确切注解的“概念”或者说所谓“名称”,去浪费过多的笔墨或耗费精力去敲击键盘,实在没有必要。更重要的是,要将其所对应的“走私肉”的问题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加大打击力度,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管控,避免流入百姓餐桌,从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方是迫切要求我们去做的事情。
虽说记者在报道中引用“僵尸肉”来表述不够严谨,但新闻报道毕竟不是学术报告,新闻记者也不可能人人都是专家学者,不必过于严苛。而且毕竟引起了社会与公众的广泛关注,正能量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体现。虽说有人针对这一不确切的表述,说它是“假新闻”,显得过于情绪化,甚至是“严厉”,但从更专业的角度去认知、去考量,从而为了明辨是非,也无可厚非。因为近年来某些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事件不客观或不全面的报道,已对国内养殖业和食品行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虽然行文的出发点不同,但初衷是好的,目标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产业发展。基于这一认知,两人在随后所发的声明或博文中都表达了极大的理性与善意,希望媒体不要针对“僵尸肉”这一名称互“撕”,要将精力和关注点放到如何打击“走私肉”,保障食品安全上来。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走私活动的猖獗,走私肉的泛滥,已经对国内产业发展和百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
首先,走私肉的大量进口,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国内肉类价格如过山车频繁波动,严重冲击了国内养殖业的有序正常发展。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牛羊肉,几乎每年都在以翻倍的幅度增长,其绝对数量大大超过了正常渠道的进口量;去年以来,国内市场羊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羊业出现严重亏损局面;今年年初,国内奶农挥泪倒奶杀牛的悲剧再次上演,虽然有多重因素影响,但大量走私肉和国外进口奶源的冲击是一大原因,值得我们反思与警醒;其二,“走私肉”大多为的是牟取高额利润,不乏低价肉、过期肉、变质肉混杂其中,其长驱直入进入餐饮环节,对百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更不可低估。
因此,直观而又简单地说,既然对于“僵尸肉”目前尚无确切定义,将它视为“走私肉”中的变质肉、过期肉即可,至于过期的年限问题不必纠缠,因为其造成的危害是一样的。
需要重视的是,各有关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携手并进,尽快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全程监管机制,从源头上严厉打击走私活动,并进一步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全程管控,将生超市场、餐饮业的进货登记、验收、索票等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放心产品,才能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有利国内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燕赵晚报:监管部门为何总是后知后觉 2010-03-25 |
“百姓敲诈政府”从何说起 2010-11-04 |
齐鲁晚报:“百姓敲诈政府”从何说起 2010-11-04 |
“一个都不能拒之门外”需要的不仅是勇气 2011-08-31 |
经济日报:“显绩”思维要不得 2014-06-17 |
晴 川:防病死猪入市亟需构建追溯体系 2014-12-29 |
从“垃圾鱼”看监管漏洞这个老问题 2013-09-06 |
大 林:该做能做的先做好 2011-11-22 |
沈建华:国家标准,怎么就不当回事? 2012-01-19 |
谢昱航:政府不万能但必须高效 2013-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