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看台声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6-02-0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关于中国足球,有一个司空见惯的诘问:怎么13亿人口,就找不出11个能踢好球的人呢?这个反问显得如此有力,但奇怪的是,问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谁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来。照我看,它已经接近无解。

  足球运动就是这么邪门——人多,还真不一定力量大。相反,人多嘴杂,看戏的人多,唱戏的人少,却让中国足球的舆论生态日渐恶化。在畸高的关注度下,中国足球就这样生不如死,时光苦熬,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光亮。

  这不,刚刚落幕的U23亚洲杯,国奥队小组赛三战尽墨,输得体面全无,早早就被淘汰。国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日韩携手伊拉克,一起去里约。

  这种感觉,如此熟悉,却也如此悲凉。

  日本队夺冠,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人家青训就是搞得好,基础好,选人就不是难事,球员出国踢球也就顺理成章,国家队水平自然水涨船高。现在中国足球高层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校园足球也搞得轰轰烈烈,但给人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动不动就提口号,要搞多少多少足球定点学校之类,却没有在场地建设和校园联赛建设等最核心的要素上下功夫。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不久落幕的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全国大赛,竟然有4000多所高中参加。今年的决赛现场一下子就涌入了54090名观众,他们脚下的球场是被称为亚洲十大球场之一的琦玉球场(浦和红宝石的主场,曾经承办过2002年世界杯的比赛)。日本青少年足球这样的阵仗和气势,别说我们没有,就是见都没见过。我们的孩子早就习惯了在“菜地”里踢球——2014年底,鲁能U17队主教练侯志强曾曝光青少年队在广西梧州冬训的见闻,他在微博中写道:“这就是青少年的现状,泥泞的场地,拥挤没有暖气的房间。这是每一个青少年教练和队员都经历过的!年复一年!”

  这是中国足球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却关系到每个踢球孩子的热情、健康和成长,关系到中国足球的未来。不错,中国足球需要资本、需要国际级球员和世界名帅,我们的联赛也需要贡献高票房和高收视率,但所有的这些光鲜亮丽不应是中国足球的全部。如果我们一方面连适合孩子们踢球的场地也无法提供,另一方面还要期待他们在“菜地”里绽放奇迹,请问,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吗?

  说完日本足球,再说说伊拉克足球。说实在的,本届U23亚洲杯,有谁能看好伊拉克队呢?但他们硬是一路杀进四强,并在关键的三四名决赛中击败雄心勃勃、财大气粗的东道主卡塔尔队。以足球运动的规律来衡量,战乱之国伊拉克永远是最特别的存在。他们没有大牌教练,缺少足够的训练场,没有青训和联赛,国内的球员要通过打几份工才能勉强维持生活,甚至国家队教练的办公室都在邻国阿曼。但他们有着巨大的国家荣誉感,有一种战士般打不死的精神。用伊拉克前外长阿齐兹的话说,“伊拉克有5000年不屈不挠的历史”,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造就了伊拉克足球,造就了他们的战神,中国足球的噩梦——尤尼斯。

  尤尼斯曾经说:“足球是伊拉克人民的心灵寄托。所以,每一场比赛,我们都是发自内心地全力以赴。”尤尼斯的左臂上方,有一个醒目的纹身,轮廓就是伊拉克版图。2007年亚洲杯,我们一次次看见尤尼斯进球后摘下队长袖标,面对镜头向全世界展示着上面的伊拉克国旗。这就是国破山河在、永远打不死的伊拉克足球!

  有首老歌里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日本足球凭什么赢?因为他们有扎扎实实的青训体系;伊拉克足球为什么能去里约?因为他们有巨大的国家荣誉感和打不死的战斗精神。中国足球两样都学不来,却羡慕别人的成功,最终也只能是羡慕而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