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大学涨学费,先晒晒成本账单
//www.workercn.cn2014-08-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需要明确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如果不把高校的账本放在阳光下,对一些成本标准予以限制,一些教育机构还会缺乏控制成本的意识。因此,高校学费上涨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让学费调整有章可循。

  随着教育部7年前出台的高校学费“限涨令”到期,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标准的新一轮“涨价冲动”再次到来。据《中国青年报》8月18日报道,今年9月,在江苏、贵州、宁夏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将是三地学费标准调整后的首批承受者,其中宁夏是学费涨幅最高的,其文史、理科、医学等各类专业的涨幅均超过50%。而在2013年,已有6个省(区、市)完成了高校学费标准的调整工作。

  大学学费为何呈现“报复性上涨”?根本原因自然在于其运行成本的增加,以及庞大的负债率。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国1164所公办高校,总负债超过2600亿元,尤其是部分省属地方高校,已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

  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教育成本,其中,学生和家长确实要为上涨的部分成本埋单,大学学费涨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公众对于高校的种种“苦衷”似乎并不买账,尤其是对其一边“喊缺钱”、一边“乱花钱”不满。大学学费的定价依据和用途扑朔迷离,高校办学成本应如何核算?学费问题上,学生及家长处于信息弱势一方,受教育者应该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埋单者吗?如果涨得不明不白,惹来汹汹舆论,就不足为怪。大学学费涨价,尚欠公众一份透明公开的成本账单。

  确定大学学费标准,需要明确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多少,受教育者分摊多少比例。其中,核算高等教育生均成本,是科学、合理确定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6年曾要求高校核算生均成本,在2007年着手制定《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但一直未能出台,至于为何“难产”,恐怕不仅仅是标准和依据难以测定的原因。

  由于缺乏统一的核定办法和规范, 生均成本是多少,对不少高校来说大体是一笔糊涂账。在核算生均培养成本时,学校多是将学校全年全部的开支作为基数计算。而高校日益膨胀的开支中,包括维持一支庞大行政人员的开支,甚至包括建设“形象工程”的费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有理由担心,即便涨了学费,会不会填了部分高校的“穷坑”?会不会把某些学校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成本摊进生均教育成本?如果不把高校的账本放在阳光下,对一些成本标准予以限制,一些教育机构还会缺乏控制成本的意识。因此,高校学费上涨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定办法》,让学费调整有章可循。

  从教育投入看,一所大学的经费来源应该包括政府投入、学费收入、社会募捐和经营收入。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政府投入和学费支撑,来自社会企业的捐助很少,校友对母校的捐助也十分有限,同时,高校“开源”乏力。

  大学学费的多少,关乎教育公平,关乎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在上调学费的同时,相关部门需要相应调整资助体系,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方案,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

  归根到底,晒账本不是目的。高校财政应当服务于办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的现实语境下,大学在提高学费的同时,更应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多培养高质量人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