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如何成就下一个阿里巴巴
//www.workercn.cn2014-09-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成功的密码好像并不复杂。当所有商业考量退回到本源,无非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在此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彼此成就。

  这几天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的消息吸引了无数目光——创造美股历史上融资额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跻身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马云成为中国新首富、数十位合伙人成为亿万富翁……一个个与规模和财富有关的闪亮数字着实让人心潮澎湃。当狂欢与喧嚣逐渐散去,我们或许可以静下心来琢磨一下:是什么成就了阿里巴巴?如何成就下一个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身处制造大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生产各种价廉物美的产品;互联网迅猛发展,中国6亿多网民、5亿多智能手机上网用户成为巨大的潜在客户群;劳动力供应优势,使得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物流业发展迅速;2001年中国“入世”,国家放开对中小企业的出口限制,外贸市场出现井喷;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潜力无穷的消费市场,资本看好阿里巴巴其实也是看好中国的前景……时势造英雄,踩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鼓点,利用好这些资源,成功似乎水到渠成。

  但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为什么唯独阿里巴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发掘需求是首要的因素。马云当初坚定做阿里巴巴是因为他发现,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家乡浙江,遍地开花的小工厂苦于不知道去哪里结识更多客户。确实,中国存在大量中小企业,他们找生意的成本很高,也正因此,提供这项服务的空间巨大。于是,马云的梦想萌芽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帮中小企业找到买家,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买家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商品。所以,这给我们启示,想迈出创业的第一步,那么不妨先观察身边的人,有哪些需求还没有被满足?有哪些地方总是被人抱怨?这些需求点或者说“痛点”的背后,很可能就隐藏着一口富矿。

  看清了前行的方向,然后就是想方设法满足需求。这个过程可不会一帆风顺,必须遇到一个问题就及时解决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越是难题,一旦攻克之后,越可能开辟出一片蓝海。回望阿里巴巴15年的发展道路,每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恰恰都孕育出了下一个商机。比如,我国缺乏统一完善的征信系统,阿里巴巴创造了支付宝;中国人有存钱的传统但缺乏更多投资渠道,于是余额宝横空出世;当第三方物流遭遇效率问题,阿里巴巴牵头成立“菜鸟网络”,目标是借助交易平台的大数据实现物流智能化改造。

  互联网给许多传统行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将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往往遭遇各种障碍,而有些时候,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跟不上互联网创新的速度,如果因此知难而退,那么将很难攀上成功的顶峰。所以,有些路是需要人鼓足勇气用百折不挠的精神蹚出来的。

  阿里巴巴上市当日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是:马云放弃了敲响开市钟的机会,请来8位客户代表敲钟。他们中有网店店主、买家、快递员、云客服、模特……阿里巴巴平台上,活跃买家有2.3亿,卖家有800万,而这8个人代表的正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圈”,这或许可以诠释阿里巴巴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彼此成就。

  15年前阿里巴巴成立那天,马云说:中小企业就像岸边的沙一样,互联网能够把它们粘合在一起,聚合成可以抗击石头的力量。这也是经济学上长尾理论的最好注解:在网络时代,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小市场即“尾部”,而众多小市场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那些大客户即“头部”。阿里巴巴成就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就业创业之路,而他们的聚沙成塔则成就了阿里巴巴成为一个伟大企业的梦想。

  成功的密码好像并不复杂。当所有商业考量退回到本源,无非就是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在此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彼此成就。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这样创业时,下一个阿里巴巴的诞生也就不远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