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媒体追问要保持一股韧劲
刘文宁
//www.workercn.cn2014-12-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超生罚款”、土地出让金、机票里的民航发展基金、住宅维修资金、公交卡押金、科研经费、水电“附加费”、停车费、高速收费,到彩票资金——近数月以来,新华社接连发出10篇“钱去哪儿了”的报道,追问巨量民生资金的去向和用途,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新华时评认为,追问“钱去哪儿了”,问的是权力的范围和边界,也是权力的透明度和阳光指数。

  10篇报道读下来,为记者的艰苦扎实采访点赞。可以想象,一个全局性数据的得出,估计都要颇费周折,梳理那去向不明的钱的流向更是考验采访的功夫。当事部门遮遮掩掩,祭出种种真伪难辨的借口与理由,都可能令记者调查如坠云雾。记者一笔笔算账,最终以全局性的权威数据向公众展示问题之严重,使得这一组“钱去哪儿了”的报道很有阵势。

  国家级通讯社的报道能撬开冰封的盖子、让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资金的去向和用途有个明确的说法、使种种收费乱象很快淡出我们的视线吗?

  报道涉及的不少问题已成陈疾、顽疾,解决起来,想必难度会相当大。以高速公路收费期限为例,媒体“炮轰”多年,先是有的地方将到期的收费高速公路由政府还贷公路变身为经营性公路,于是“名正言顺”地继续收费,近来又出了个“统贷统还”的说法,还有换个“马甲”继续收费的,再次让公众对叫停到期高速公路收费的愿望落空。因为问题盘根错节,涉及多地多部门的管理及利益分配,因此指望一两次的曝光即能有个说法,并不现实。

  无规可依,是上述收费乱象的共同特点,一是收钱的理由经不住追问,二是钱的用途没有严格明确的限定。而要治理上述乱象,说到底,就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这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诸多环节,涉及诸多部门的职能设置及权力分配等,确实不是一天两天即能海晏河清的。

  有人摸出媒体的脾气,总是一个热点接一个热点,往往是新闻一出,报道轰轰烈烈,而最终如何收尾,则极少有人关心,也极少有媒体过问,类似“狗熊掰棒子”。于是,一些人乐得“躲过风头,一切照旧”,对媒体的曝光并不太在意。如果媒体能“长记性”,多些“回头看”,将“断头新闻”接着做下去,报道的震慑力就会大增,一些人也就不敢心存侥幸。

  收了多年的档案管理费近日终止收费了,与媒体之前的频频追问有着不小的关系。媒体的追问自然会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但更会给百姓带来实惠,并最终给政府形象加分。

  法治思维,某种程度上是精细治理思维。一张机票里有几十块钱的民航发展基金,去年一年这笔钱就超过250亿元;以每张公交卡收取10元押金的最低数额计算,全国4.2亿多张公交卡的押金就是42亿多元——这个账,普通百姓兴许不在意,媒体如果能认真地算算这些民生账,就会督促相关部门出台什么收费政策,收多少、怎么收,要有充分的合法的理由,收上的钱怎么花、花到谁身上,也得跟公众说个明白。建设法治国家,就是从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依法行政中积累起来。

  临近年终,正是盘点一年来新闻事件最终结果的好时机。媒体的追问不应限于算民生账,还应包括重大安全事故的问责结果、冤假错案的纠正结果、违法违纪官员的处理结果等,凡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媒体的追问都应保持一股韧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