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导致“大、洋、怪、重”等地名大量滋生;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
据《新华每日电讯》3月23日报道,有的城市有七八条“建设路”“公园路”等重名街道,有的城市存在不少“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今年2月至明年6月,开展地名保护和整治工作,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及情感的寄托。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地名,不仅会给所在地区增色,也会让人对该地区产生亲切感。从这个角度而言,地名并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信息符号,而是有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内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地名的选取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惯例,或取其地形,或选择姓氏,或来自人文典故,或缘于名山大川,有些地名甚至成了一种人文符号,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传承。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导致“大、洋、怪、重”等地名大量滋生;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保护不够,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大、洋、怪、重”乱象已经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了不小损害。
具体来说,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吸引公众眼球,为了楼盘卖个好价,剑走偏锋,取洋名、怪名;一些地方对地名的文化内涵和传承重视不够,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地名管理不到位,助长了“大、洋、怪、重”乱象;一些地区在“做大城市、求高品位”的观念下,脱离本地实际,选取“大、洋、怪、重”地名,以期提升所在地区名气和影响力。地名的“大洋怪重”乱象,是认知出现偏差,管理出现偏误。
“大洋怪重”乱象,搅浑了地名的文化底色,影响了地名的文化传承,扭曲了地名的历史元素,受到公众的广泛诟病。无论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考量,还是从方便公众出行的方面着想,都应该引导地名的理性回归。生活中,我们在给自家孩子取名时,往往会精挑细选,那么大到一个地区,对于地名的选择更不能粗制滥造。
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要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坚持保护和纠偏相结合。比如,不允许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重背离公序良俗、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规范地名存在;防止无序乱改地名,避免大量地名文化遗产无端消失,保留地名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内涵;方便公众出行,对群众已经习惯、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不随意更改;建立地名命名、更名、注销和使用管理的制度和程序,从源头上遏制新的不规范地名产生,切实保护好地名文化。
编外谈:一夜回到解放前? 2010-05-12 |
请读懂“申遗”变“审遗”的提醒 2012-04-23 |
徐春发:《甄嬛传》不能做青年“职场宝典” 2012-05-14 |
不理坏同学是善意提醒? 2012-11-08 |
武汉晚报:花钱和还钱都是独立成人的重要一课 2013-03-19 |
观点 2013-07-19 |
中工时评:如何让春节“恐归族”不再恐归? 2014-01-27 |
寇江泽:陈光标“假洋证”的提醒 2014-07-16 |
杜 博:中国足球在哪里踢出未来 2016-01-08 |
权力美学下的奇葩地名 2016-03-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