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光鲜的买家秀和如潮好评深表怀疑,对一篇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敬而远之,对畸高的收视率视而不见……相关的评价机制还有多少价值可言?而自媒体、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的根基和未来,或将折损在一出出“狼来了”的悲剧里。
据12月14日《证券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发表声明称,将正式启动打击收视率作假“黑势力”,签署自律公约,坚决杜绝收视率作假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则要求全国电视剧播出机构,坚决配合该打假行动,购买、播出电视剧,绝不再与收视率挂钩,禁止一切对赌行为。有业内人士透露,当下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费用已飙升至50万元/集。全国每年播出1.3万集电视剧,也就是说,每年购买收视率的费用或高达65亿元。
此次有关部门怒下狠手,其实源于不久前的“东窗事发”——某电视剧于12月初登陆某卫视的黄金时段后,因收视率持续走低被迫停播的尴尬背后,其实是没有在收视率上造假。
收视率作为由市场普遍承认的调查机构供应的查询数据,其设立和存在既有利于行业规范的一致,也有利于媒体本身治理的标准化,然而近年来却被“玩儿坏”,畸变为多方追逐利益的筹码。
通常,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为的是通过其广告拉动效应为自身换来真金白银,而电视剧收视率的高低,意味着广告覆盖人群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广告商投放广告的积极性。如此逻辑下,电视台是否购买播放一部电视剧,往往以制作方能否保证其收视率为前提,于是为把作品卖出一个好价钱,制片方往往会选择购买收视率。多方利益环环相扣,催生了收视率造假的产业链条,而相关数据调查机构的垄断化,也让造假变得更加容易。
长此以往,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和水准难免下降,甚至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挫伤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积极性。当文化产品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只会疲软无力,自身发展评价机制存在硬伤,要想“走出去”更是奢谈。
进而言之,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类似数据造假还有不少。从电商平台炒信,到直播平台刷虚假礼物,再到微信公众号刷虚假阅读量、一些电影的虚假票房……可以说,哪里有竞争、有利益,哪里就有造假的空间和可能,也就会有一些人惦记着这么做。
不同于假冒商品,内容、数据层面的造假往往更具迷惑性和隐蔽性。买家对商家的信用评价、直播平台上礼物和粉丝的数量,微信文章的阅读量、电影票房数据等,这些参考指标虽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充当着该领域最显在的参照指标或者说“通用货币”,影响着人们的态度和判断。谁一旦拥有了对这个指标的摆布和操纵权,便可以轻松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进而攫取利益。
当上述“通用货币”屡屡被盯上,其中的泡沫越来越大,不仅消解着相关机构和平台的权威与公信,也加剧了社会的诚信危机,更阻碍着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光鲜的买家秀和如潮好评深表怀疑,对一篇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敬而远之,对畸高的收视率视而不见……相关的评价机制还有多少价值可言?而自媒体、电子商务、文化产业的根基和未来,或将折损在一出出“狼来了”的悲剧里。
凭借口碑和受欢迎程度生存的行业和领域,比拼的是注意力,更是公信力,它固然需要吸引眼球,但更需要赢得人心。是时候去拯救那些被“玩儿坏”的信用和评价机制了,虚假泡沫一天不戳破,真实、真正的发展便无从谈起。
刷单是把双刃剑 2016-05-31 |
多管齐下打击电商刷单炒信 2016-06-01 |
别让刷单造假摧毁网购市场的诚信根基 2016-06-03 |
别让刷单造假摧毁网购市场的诚信根基 2016-06-03 |
每一位教授都可以成为网红 2016-06-27 |
不要迷信超级中学的高考神话 2016-06-29 |
从刷单联盟上法庭看电商诚信建设 2016-07-29 |
圈点新闻 2016-08-09 |
【图说】不知者无罪? 2016-09-30 |
高校课堂“刷卡考勤”刷出了什么? 2016-11-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