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我思我在-正文
有一种责任心叫“给亲戚办事”
//www.workercn.cn2014-09-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愿意在你亲戚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改变出诊时间,让他们白跑一趟吗?

  如果你是一名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你希望让你的亲戚放着方便的咨询电话不能打,而非要请假跑一趟来咨询吗?

  如果你是一名保险公司业务员,你忍心让你的亲戚一次又一次地折腾而得不到一个明确信息——到底应该准备哪些材料才能办手续?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想,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愿意、不希望、不忍心。哪怕,这个“亲戚”是你家邻居王婶她二表哥的外甥女的老婆婆的弟媳妇。

  这里的“亲戚”更可以扩展理解为熟人。“熟人好办事”,似乎是一个无需争辩和解释的道理。

  多少次采访后,总有一些通过采访认识的“熟人”会说些题外话:“有这么个事儿,看看你们记者能不能报道一下。”

  都是些什么事儿呢?都是些看起来非常细碎的事儿。就像前面说的那些“不愿意、不希望、不忍心”的小事一样。但就是这些小事却给办事的“陌生人”增添了不少麻烦。

  现在,很多政策不是不好,很多方法不是不对,但老百姓总是得不到完全的实惠。总有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让人“哭诉无门”,因为对方总会有各种理由、借口拖延。但如果是“亲戚”、“熟人”,一切都好办得多——不清楚的地方会“掰开揉碎”地讲明白,而不是扔给你一张纸说“上面都写着呢”;不是自己负责的工作会按照“首问负责制”去找人咨询清楚,而不是告诉你“这不归我管”;一些能简化的程序会大幅删减、合并,而不是让你严格执行“标准”。

  我曾经利用出差的机会,帮一个户口在北京的亲戚代开了一份初婚初育证明。带回哈尔滨后,他们夫妻要给孩子办独生子女证。当这份千里之外的证明递进窗口时,工作人员又推出一张“轻飘飘”的表格说:“把这个再送到北京去盖个章,然后再回来办手续。”

  这位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这句比表格还“轻飘飘”的话会给办事人带来多沉重的负担——就为了一个公章,要再往返哈尔滨和北京一次,难道这两地之间是坐公交车、个把小时就能到的?

  但如果,我们是这位工作人员的亲戚,他是否能体会到“哈尔滨到北京”到底是个什么距离,为一个公章往返耗费的人力、财力到底值不值得?是否能在我们第一次向他咨询时就告诉清楚,都有哪些证明需要在北京开,哪些公章需要在北京盖,从而一次性办完呢?

  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其实就是“最后一公里”。政府的一些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时,因种种原因,而败在了这“最后一公里”上。明明顶层设计的是一些好事,但到最后,老百姓不领情,有时还会破口大骂。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不必强调大道理,只要弄清楚一个小问题:如果是你的亲戚来办事,你会怎么做?

  当然,提出“为亲戚办事”这个理念,不是提倡以权谋私、丧失原则、享受特权,而是提醒一些单位,要多站在办事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工作重复的次数再多也别少了一份耐心,多体谅办事人的不懂、不会、不明白。如果你忍受不了这种重复工作带来的烦心,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和细心,那么请你不要抱怨,可以把这里留给能做好这份工作的人。

  如此,不仅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把好事真正做好,同时,也能减少很多社会矛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