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条鱼搅热了一个新闻淡季——来自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让春节后的舆论场很热闹。
这条鱼的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天价”二字。实话实说,有了之前的“天价虾”等历练之后,大多民众已经可以“正确认识”并自觉地控制自己在景区、机场、车站等地的消费欲望。倒是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剧情反转更加引人入胜。
尽管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新闻反转,但却是“回合”比较多的一次。于是乎,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对于新闻的不停“折腾”也开始有了微词。
我个人认为,如此的新闻反转未必全是坏事。
首先,这种反转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新闻学的理论中,马克思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叫“有机的报纸运动”。意思是说,不能指望一次新闻报道把所有的真相都揭示出来,接连不断的新闻报道联合在一起才能展现一个事件的全貌。
对于新闻报道中的“错误”,马克思认为,“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升,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今天它所报道的事实或发表的见解中的错误之处,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
这并非是为记者的“失实报道”做辩护。如果不是记者有意地胡编乱造,对于受访者的有意或无意错误表态,记者的报道本身就是在展现事实,这也是记者的职责所在。当然,这种展现应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
其次,如此反转可以让公众更加清楚地看到事实的真相。有一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总说一句经典台词:真相只有一个。而在现实生活中,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
比如,在“天价鱼”事件中,饭店与顾客孰是孰非是一个事实,饭店长期以来的经营状况又是一个事实,官方调查是否认真负责还是一个事实。在一次次的真实与虚假的“对簿公堂”过程中,人们不仅逐渐看到了事情的表面事实,同时也对诸如景区高价病屡治屡犯几成通病、饭店违规经营却能畅通无阻、地方政府部门危机应对能力不足引发“次生灾害”等深层次的事实有了认知。
这种反转,其实就像是在“诊断”,通过一个个新闻报道把病灶都暴露出来。
第三,这种新闻反转剧也或多或少为公众补上了一堂媒介素养课。长久以来,公众对于媒体的信任是很高的,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报纸上都说了”“电视上就这么演的”。随着网络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网上说”成为一种重要参考。事实上,网络上的内容有真有假、泥沙俱下,甚至有时一些官方网络的表态都真假存疑。
如此新闻反转剧的出现,或多或少会让公众心里有些“小嘀咕”——这能是真的吗?善于质疑是培养理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道路,提出质疑也有助于推动真相的“出土”。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公众的质疑,而是漠不关心。
当然,反转剧情更在倒逼有关部门:有事快点说,有话好好说,有错真诚说,有冤别乱说。
不惧“一票难求” 2010-02-05 |
“新莞人”内外有别 2008-11-13 |
“新莞人”内外有别 2008-11-13 |
三刀柔情:如此车改,电价不涨才怪 2011-04-29 |
三刀柔情:如此车改,电价不涨才怪 2011-04-29 |
西安晚报:“500万征清官”的不能承受之重 2009-08-06 |
新闻眼 2014-04-30 |
凌 河:“老板”与“圈子” 2014-05-23 |
西安晚报:“500万征清官”的不能承受之重 2009-08-06 |
旅游消费应有清明的理性 2016-02-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