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中新社报道,又到开学季,政府部门原本为学生更换10万套桌椅,却未想花1500万元采购的全是“次品”——网友质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手笔”招标购买到的为何全是问题产品。这桩发生在湖南邵阳县的怪事,引发社会关注,“问题课桌椅”为何还搬进教室?政府招标采购是否规范?大手笔更新学校课桌椅背后究竟有无“猫腻”?日前,当地有关部门作出回应说,该县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产品一律拒付货款。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能够拿出1500万元为学生更换桌椅,改善学习条件,这样的“大手笔”,需要点赞。然而,面对一些媒体质疑的,相关部门对验收环节事先未作详细要求,不合格的课桌椅便直接运送至学校,且迟迟无人验收,直到投诉发生后才请人来鉴定等问题,校方含糊其辞的解释背后,我们依稀可见监管的无力。
政府招标采购制度一度被认为是可以有效遏制公共支出大手大脚、杜绝经办人员收受回扣的好制度,但前提需是公开、制衡和监督,否则,阳光采购就会成为“符合程序”的暗箱操作。
临时更改开标地点、超额收取保证金、中标企业资质存疑……“问题课桌椅”的采购过程中,恰恰是在这几个环节上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甚至存在漏洞。在某些地方,所谓的政府采购往往是由财政一个部门独揽,采购主体没有能够形成有效“分权制衡”;此外,在具体采购中,信息不公开,竞争不充分,没有监督主体来对采购部门进行有效监督,这使得在一些地方,政府采购暗藏的问题越来越多。
贫困县1500万元巨资购买的问题桌椅,揭开了政府采购的伤疤,更提醒我们反思政府采购制度。政治学上有个著名的“无赖假定原则”理论,即假定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有可能成为“无赖”,并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建立一道可靠的预防机制,把他们发展成“无赖”的道路堵死。这对我们的相关制度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比如,在政府采购制度中,建立一套可靠的预防机制,以制度化形式让公众质疑的眼睛时刻盯着阳光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