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采样器“戴口罩”开创造假“新境界”
毛建国
//www.workercn.cn2016-10-2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采样器“戴口罩”,其根子在“数字出官”。处理当事人容易,要挽回公信力、让公众相信监测数字,难乎其难。

  按规定,陕西省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自身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警方立案调查后,目前涉案人员已羁押在看守所。(见10月25日《华商报》)

  这又是一个“连故事都不带这么编”的奇葩事儿。之前,人们对于一些地方的环境监测数据心生怀疑,只是想不到有关方面竟然给采样器“戴口罩”。“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就像层窗户纸,捅破了容易,维护、修复是很难的。”这件事对于空气监测公信力的影响,何尝不是如此。

  给采样器“戴口罩”,开创了造假“新境界”,而这么做竟然是为了政绩。一段时间以来,让新环保法“长出牙齿”,推动环保问责,已然成为共识。有消息称,7月中旬,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等8省区,督察组在各地掀起一场治污问责风暴。最终,百余人被刑拘,党政部门超2000人被问责。或许正是环保问责的存在,让权力感受到压力,这才有了弄虚作假。

  反过来看,如果弄虚作假行为不被发现、不被报道,当地还会沉静在人造的良好空气幻象中。哪怕民众吐槽已经人声鼎沸,有关方面依然自得其乐,不仅不会被环保问责,而且到了年底还可能骄傲地对上级、对民众宣布今年又创造了多少个蓝天。所以,此番事件体现的还是老问题——“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只有破除“数字出官”才能遏制“官出数字”。就当前而言,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确保空气监测的相对独立,让权力不能干扰、不敢干扰、不想干扰;另一方面,改变既往的环保考核模式,打破封闭单一的官方统计格局。

  在空气质量监测上,存在两种来源,一种是政府部门的,一种是民间的;前者是客观数字,后者是主观感受。我们当然不否认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部门统计的结果,但也有必要正视民间的作用。比如,政府部门能否把民间监测数据纳入统计视野,更加注重民众的主观感受?当发现统计数字和民众感受有严重偏差,则应该启动调查,及时纠编。

  采样器“戴口罩”,根子还在于“数字出官”。眼下,处理当事人容易,而要挽回失去的公信力,让公众相信监测数字,难乎其难。“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必须严加惩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