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各色人等显神通,农村低保金成了“唐僧肉”,而真正需要低保政策救助的弱势群体却领不到低保金——据新华社报道,6月初,湖南省耒阳市通报发现并清退了402名不符合政策的低保对象,部分涉事官员受到纪律处分。
自从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类似的新闻不时被爆出。
在此番案例中,涉事村官表面上是“按程序操作”,有“民主评议”和“公示记录”,有办理低保所有合法合规的书面手续,但实际上都是“炮制”而成,如果民政部门在最终审核、复查过程中,能够尽心尽责、明辨真伪,同时做好随机入户抽查,很容易发现问题。
笔者曾亲自做过低保的审核复查工作,要让一个市或一个县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对全部申请低保的家庭进行一一入户查看,并不现实,必须委托基层村官按规定程序进行初审汇总申报,最终由民政部门负责随机抽查审核。实际上基层村官对低保只有“申报权”,没有决定权,如果蓄意进行“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在民政部门随机抽查过程中很容易露馅儿。笔者曾亲自参加过入户抽查,是否符合低保条件,一眼就可以看出。如果确实按照程序进行申报前的公示,村民更会对不符合政策的低保对象“议论纷纷”,因为他们眼里“容不了沙子”。
从媒体报道就可看出,农村低保乱象并不是个案,“假低保”凸显的是政策落实的真漏洞。据笔者所知,有些地方民政部门为省事,不仅按比例将低保享受人数“分配”到各村,就连审查复核甚至随机抽查也交给基层甚至村官来做,这样的“权力下放”等于把低保政策完全交给村官说了算,给了一些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机会。
低保政策体现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关爱,落实得好,能让众多贫困家庭拥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落实得不好就可能成为农村基层矛盾的“导火索”,带来诸多隐患。
尽管此番乱象发生在湖南耒阳,却值得所有地方引以为戒,检视低保制度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追责,本着对贫困家庭负责的态度,将低保政策的温暖精准地送给真正需要的家庭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