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北京马拉松于10月19日上午鸣枪开跑。当时,北京市的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级别。赛前,组委会提醒所有选手注意天气情况,建议老年选手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选手谨慎选择参赛;赛中,既有业余组选手弃赛,也有专业组选手领跑20公里后弃赛。
往届北马,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是“尿红墙”。今年,组委会大幅增加了临时厕所,并推出新规禁止“尿红墙”,随地便溺最高可能会被终身禁赛。不过,今年北马照样不缺少话题——它创造了马拉松历史上第一次有大量选手戴口罩参赛的“纪录”,有的选手还戴上了防毒面具。
因为北马赛事规模庞大,46%的参赛选手来自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组织管理工作涉及方面众多,赛事延期、改期的难度巨大——面对北马雾霾中起跑的质疑,组委会这番解释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说,在如此重度污染的天气里,是肯定不适宜举行大型户外赛事的。这项已经举行了34届的传统赛事,能否继续下去并且发展得更好,真的需要“推动社会对环境的思考,共同期待蓝天下的奔跑”。
美国作家卡佛有篇小说题为《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将其借用来做自己的书名《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今年的北马,如果套用这个句式,显然不会是一个问句,因为答案是确定无疑的:当我们跑马拉松时,我们在谈论雾霾。
让北马成为谈论雾霾的一件赛事,固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们无从回避。
群众性和参与性是北马这种大型体育赛事的最大特点,参赛名额在短短几小时之内被一抢而空,以至于今年都采取了“抽签摇号”的方式。人们热衷于此,跑的当然是健康,是全民健身。如果我们只能在雾霾里奔跑,不仅北马这项赛事的魅力会大减,跑步都将不再是对健康的追求。
为了健康,我们选择奔跑;为了健康,我们谈论雾霾。
站在这个角度,当我们跑马拉松时我们在谈论雾霾,倒不算离题。去年的北马“尿红墙”讨论,让“尿红墙”很快成为历史;今年的北马“雾霾跑”,能否加快赶走雾霾的速度呢?
马拉松精神的内涵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治理雾霾正需要这样的马拉松精神,坚毅并且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