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把迎检搞成“谍战剧”
苑广阔
//www.workercn.cn2015-01-0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据1月5日《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4日,黑龙江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微信公号推送了一则通知,内容是前来该市检查相关工作的13人团队照片,并附上编号,要求执法队员一旦发现,第一时间向各中队长汇报。对此,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信息系内部转发,且真实性不能确认,正在追查网上被公开的原因。
跟踪、偷拍、编号,发现目标立即报告,如果不是提前说明,这似乎是某部谍战剧中的故事情节。然而,这实际上只是哈尔滨市城管部门在迎接上级有关工作检查时所做的应对策略。尽管官方微信发布的这则通知很快被删除,并且又下发了一则“补充通知”,表示前面的通知内容仅限内部掌握,但网友的质疑还是如潮而至。
发布之后迅速删除,可见发布者也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不妥当;补充说明仅限“内部掌握”,又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我想问的是,这一部门为什么要下发这样的通知?
之所以要暗访,就是为了在被检查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了解最真实的民意,然后为下一步工作或决策提供参考。而上级部门之所以要暗访,就是因为有些被检查对象可能存在弄虚作假、文过饰非的现象。
然而,上级要暗访,被暗访的对象却以“谍战”应对,实际上还是一种弄虚作假,性质恶劣。如果之前,确实有的地方靠这种方式蒙混过了关,甚至因此获得上级的肯定与表彰,给地方官员政绩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其他单位和地方很可能会如法炮制。甚至那些老实工作、勤恳做事的人,反而因为不会把表面文章做漂亮,最终输给造假之人、之地。这非但不公平,还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
因此,相关部门明察也好,暗访也罢,都不能只看表面,而要仔细调查、辨别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和造假的情况,一经查实,不但严惩,而且可以考虑“一票否决”,以儆效尤。
编辑:周文
大众日报:为“朱李”之争叫好 2009-12-30 |
大众日报:为“朱李”之争叫好 2009-12-30 |
红网:不看世界杯,就一定OUT了吗 2010-06-19 |
王志顺:中国电影岂止是“逃避现实” 2010-09-13 |
王秀芹:文学不必随行就市 2010-10-08 |
孟 隋:谍战剧,“跟风钱”不好挣了 2011-05-06 |
王 地:造雨视察,这样的“影帝”当不得 2012-09-18 |
刘义杰:莫让“被催族”成“悲催族” 2013-01-30 |
千龙网:蜗居的青春在都市丛林中焦灼逝去 2009-11-20 |
人民网:间谍盯上了“三公”消费? 2009-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