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8月15日正式发布,多项身体素质检测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20多年的势头有了改变。中学生的数据目前都已止“跌”并逐步回升,但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持续下降,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
自从2007年颁发中央7号文件,全力提高青少年体质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了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说中学生身体素质止跌回升,在我看来,由于数据来源于各学校自行进行的体质测试,基于“工作效果”的考量,相比以前好看一点,也在情理之中。
相比大学,中学更重视考试,体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已纳入了中考,绝大多数高中也都有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还要进入档案。而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曾被媒体报道为“应付差事”,一些学校还“放心大胆地作假,甚至直接修改测试数据,对学生的作弊行为视而不见”。
如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不如中学生的检测结论,提示我们问题可能与学生锻炼身体的动力机制有关,通过体质测试这一强制手段督促学校重视体育工作、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锻炼身体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一旦没有了外部强制因素,年轻人可能就会与体育锻炼说再见。
在欧美一些国家,大学没有必修的体育课,为何学生依然重视锻炼呢?一是社会审美体系中,体育是重要的标准之一,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体育爱好者,甚至本身就是体育健将,体育这一要素已融入了社交、招录等无形考量中;二是全民健身已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政府也非常重视,免费的公园、体育馆等很容易找到。
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和学校如体质测试这样的重视,更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崇尚运动、重视体育的社会风尚。现在,在提倡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等方面,我们已在努力,但由于社会化的程度不够,具体落实中难免走样,需正视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