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三大电信运营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已有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一些消费者集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不是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或是消费者手机中的软件“偷流量”,运营商都应该站出来自证清白。(见10月26日中国广播网)
众所周知,不管软件和系统多么“无懈可击”,也难免存在BUG(缺陷)。比如历来被认为安全的苹果公司,日前便从苹果应用商店移除了数以百计的应用,原因是安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应用都使用了同样的技术来收集用户各类信息。
问题类同,道理也类同。面对“偷流量”质疑,电信运营商不能置身事外。在“流量不清零”实施后,集中爆发的流量使用异常情况,显然已不是简单的用户手机、安装软件或使用习惯等问题。因此,“运营商偷流量”是程序BUG,还是主观故意?必须说清楚。
出于履行责任的需要,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时介入。正如专家所称,“如果近期流量使用过快是普遍现象,那就可能涉及流量计费系统有误差,相关部门有责任对电信计费进行检定,公开相关数据。”所以,相关部门的检定应该尽早进行,一旦发现“偷流量”是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并严惩。
出于“自证清白”的需要,运营商应该启动自检。消费者面对运营商往往处于“规则”上的弱势,加之有“技术门槛”,在和运营商较真的过程中常常困难重重。如今,面对群体性质疑,运营商有必要启动自检。如果存在程序BUG,尽快修复;如果是主观故意,尽早改正,并且必须追责和严惩。
最关键的无疑是要建立常态监管机制。比如,浙江去年实施的《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赋予了计量主管部门对电信运营商网络流量计量活动进行监管的权力。对维护消费者利益而言,计量主管部门对电信运营商“加强计量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计量违法行为”的规定,值得推广。原因很简单,通信计量是公众关注的问题,做好必要的监管,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分内事。
一周声音 2013-01-25 |
微言大义 2013-02-01 |
姜 洪:加强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2013-10-16 |
邓海建:何妨聘黄牛为12306官网技术指... 2014-01-10 |
邓海建:家长信息为何泄露需制度回答 2014-03-25 |
吴 江:遏制“囤票”新规效果有限 2014-12-30 |
巴 城:但愿奖牌榜“死而复生”只是程序乌龙 2015-02-09 |
徐立凡:移动支付故障呼唤政府积极投入 2015-05-29 |
沈 彬:用政府信息共享破解 “四川省重庆... 2015-08-24 |
云飞扬:《九层妖塔》:给你另一种想象 2015-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