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久前,一段“地铁凤爪女”的视频风靡网络。就在善良的人们想要就此画上句号时,“凤爪女”的新闻又出现了。2月1日下午,有网友爆料在上海地铁12号线上闻到一股麻辣烫的味道。寻味儿找过去后,发现居然是2016年第一位网红“凤爪女”。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相对很多人讶异于“凤爪女”成为“麻辣女”,我倒认为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且我还认为,“麻辣烫”不会是“凤爪女”的终极版。
有人可能会讲,当“凤爪女”新闻刚出时,舆论不是一片谴责声吗?是的,当时舆论场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对是非的明晰与坚持,传递的正义力量,让人记忆犹新。道德的力量当然不能小视,只是正如人们熟悉的“防君子不防小人”,道德的力量往往只对有道德的人,或者在乎道德的人有用。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或者不在乎道德,就不会在乎舆论的谴责。
“凤爪女”其实代表着一个现象,即“找骂的炒作”。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对于有些人来说,更是一个“不怕出丑,只怕无名”的时代。因为在有些人看来,只要有了名气,也就有了一切。事实也证明,在扭曲的消费观和市场观面前,有时注意力和影响力之间是等号的关系。拿“凤爪女”来说,就在被骂得最厉害之际,有消息传出她出现在了某公司年会上,而且曝光后身价大涨,邀约不断。凤爪成为“凤爪女”的通行证,这不就是从谴责中受益,从出丑中得利吗?
“地铁凤爪女”刚出现之际,有人怀疑是精心策划。从“凤爪女”变为“麻辣女”,更是带来了策划的联想。人们最担心的不是“凤爪女”的道德问题,而是其作为一种符号,映射出的社会制衡力量的缺失。
对这样的事,舆论其实很矛盾。一方面,正气淋漓,不吐不快;另一方面,自己每一次正义的谴责似乎都是对当事人的变相宣传,无形中扩大着其影响力。联想到有关方面对一些问题明星的封杀,对这些“丑中得利”的“网红”,是否也应该有些限制手段?当然,其背后的“坏市场”也该被整饬。人们很想问一声,邀请“凤爪女”出席年会的是什么企业?这家企业到底有没有基本的价值观、是非观?将“丑人丑事”视为“宝贝”,给其“升值”,这“捧臭脚”的水平也是没谁能比了。对个别企业的“逐臭”行为,有没有一种约束力量?
只要有人“丑中得利”,就会有人“接踵炫丑”。关注“丑人多作怪”,更应该关注作怪的机会是谁提供的。只要背后土壤依在,必然会有更多的“凤爪女”出现。纠偏的关键就在于,别让凤爪成为“凤爪女”的通行证。
付瑞生:敢于审丑,才叫自信 2013-02-07 |
朱 白:腾格尔神曲 别用娱乐大众挡“贱” 2013-12-27 |
难道“身份证照片”只能拍得丑吗? 2014-02-20 |
丑得独特 2014-09-09 |
谭 云:电视剧中的芈月与历史上的秦宣太后 2015-12-25 |
乔 杉:“无底线炒作”戳中了社会痛点 2016-01-12 |
毛建国:“出丑炒作”败坏社会价值 2016-01-12 |
毛建国:找骂的炒作为何一再发生 2016-01-12 |
别让丑行成为“丑人”的通行证 2016-02-03 |
凤姐的新时代东施效颦 2010-04-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