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视点-正文
中国游客在泰国密集违反交规之忧
石述思 //www.workercn.cn2014-12-0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外媒的视角纷纷聚焦中国在国外圣诞季的扫货大军时,来自一则泰国媒体的报道被国内主流网站广泛转载。

  据中国日报网12月3日援引泰国星暹传媒报道,泰国清迈交警中心当天公布,近两个月来共查处1500多名违反交通法规的中国游客。

  此前一天的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而此后一天的12月4日,中国社会迎来了首个“宪法日”,并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如此巧合纯属偶然,却充满黑色幽默。

  报道称,中国游客常见的违规行为有,租汽车或摩托车在清迈城中游玩却没有驾驶执照,在禁停地停车,不戴安全帽,闯红灯等。

  其实,这样的行为在中国街头司空见惯,已经引不起公众太多兴趣,毕竟不是明星酒驾,无法招致媒体蜂拥而至。只不过这次将祖国老脸又一次无情地丢到了海外街头,迅速引起口诛笔伐。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些谴责之声老调重弹:将家丑外扬很不爱国,是没素质的表现,并提醒每个中国游客都是民族的一张名片等等。

  但结合当下依法治国的主旋律,呼唤全民守法、将法治当成信仰的时代背景,素质论又显得片面、肤浅。

  这些挨罚的中国人在泰国集体“犯病”,“病根”却在国内,养成的无视规则、轻贱法律的痼疾在异国他乡骤然爆发,撞上了清迈“严打”的枪口而已。

  轻规则重人情向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沉疴,加上生命教育的缺失,集体无意识推波助澜,以及日常执法中的缺位与无奈,出现这样的丑闻并不令人惊讶。

  目前,中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伤亡人数超过20万人,位列全球前茅。而人是交通事故的主导因素,道路安全意识的匮乏令人震惊。 2014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则定为“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七类违法即: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七项内容多直指公众普遍存在的交通陋习。

  相关部门为此开出的治理清单包括严格执法、加强宣传、源头监管、部门联动等,必须承认,每年这样的集中整治行动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却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其诱因,尚待形成全社会联动机制,并使法治教育进一步常态化,提升全社会公民素养,本着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去积极肩负责任。

  引人注目的是,今年的交通安全日主题中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中小学校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切实送交通法规、安全知识进校园,推动“小手拉大手”,让学生知危险、会避险,让家庭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交通文明水平。

  与之呼应的是,在随后的12月4日全国首个宪法日宣传活动中,40万中小学生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宪法晨读活动。

  守法从娃娃抓起固然重要,但结合当下应试教育的体制未获根本改变,如果不能将法治教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必修和考核内容,这样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即使教育部长表态将考虑推动这项工作,如果不将这样的知识灌输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动,将遵守法治真正变成信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正如卢梭所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而将法治刻在孩子们心里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老师的言传,而是大人的身教。这寄望于那些目前仍在街头撒野、无视法规的成人们改掉自己的陋习,做出真正的表率,毕竟,你们的今天才左右着孩子们的未来。

  结合媒体上不断爆出的特权车辆蔑视法律甚至公然抗法的行径,在中央锐意反腐、推动公车变革的前提下,请这些本该为人民服务的交通工具迅速回到遵守红绿灯、尊重生命、恪守法治的轨道,率先垂范。在一个官本位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精简官车、将官车装到法治的笼子里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急迫。

  依法行政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决定着中国法治进程的最终命运。

  假如这些工作顺利推进,仍有一些车主罔顾法律,挑战公序良俗,出国后继续为全民抹黑,不如建立一个黑名单,计入个人信用档案,让他们长长记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