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随笔-正文
“黎凡特”与“呼罗珊”
//www.workercn.cn2014-09-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23日宣布,美国已经联手巴林、约旦、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五国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展开空袭。而在空袭中,美国的炸弹还投向了另一个恐怖组织——“呼罗珊”。美国认为这一组织的威胁不亚于“伊斯兰国”。又一个以历史地理名词命名的极端组织的出现,或许意味着更多。

  对于公众来说,“呼罗珊”的出现有些突然,只是在进入9月以后,美国政府才频繁提到这一组织。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23日表示,从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上看,“呼罗珊”组织的危险性不亚于“伊斯兰国”。就在一个星期前,美国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也说过类似的话。而美国之所以空袭“呼罗珊”,据说是收到了其计划对美国本土发动恐怖袭击的情报。

  “呼罗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据美国媒体报道,“呼罗珊”是“基地”组织的一个分支,人数不超过100人。与“伊斯兰国”不同,“呼罗珊”的主要目的是招募并训练欧美公民,使其充当“人肉炸弹”,返回西方国家制造恐怖袭击。美国情报显示,“呼罗珊”与“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炸弹专家伊巴西姆·阿尔·阿斯利联系密切,目前正在试验一种隐形炸弹,该炸弹据说可以通过欧美国家的机场安检。

  据报道,“呼罗珊”组织的领导人法赫利曾经是本·拉登的“近臣”。“基地”发动“9·11”恐怖袭击时,拉登曾经咨询过法赫利的意见。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法赫利逃到了伊朗,负责为“基地”组织招募人员、筹措资金。后来法赫利被“基地”组织现任首领扎瓦赫里派往叙利亚,他联合来自南亚、西亚的一些“基地”分子组建了“呼罗珊”组织。美国从2005年起就追踪法赫利,并悬赏700万美元通缉他。

  据美国官员称,“呼罗珊”目前是叙利亚“救国阵线”的分支,“救国阵线”则是“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分支。去年3月,“伊拉克伊斯兰国”宣布与“救国阵线”合并,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但“救国阵线”拒绝加入。随着“伊斯兰国”声势壮大,“救国阵线”的实力也受到限制。有消息称,法赫利或许就是“救国阵线”实质上的领导人,正是在法赫利的建议下,“基地”组织才决定与“伊斯兰国”保持距离。

  无论是“伊斯兰国”还是“呼罗珊”,两者的名称都来自历史地理名词。“呼罗珊”源自波斯语,意为“太阳初升的地方”,大约出现于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时期,其范围包括今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部分地区。后来萨珊王朝遭到阿拉伯帝国入侵,其末代国王就死于呼罗珊。所以在一些伊斯兰圣战者看来,呼罗珊代表了对敌人的胜利。

  而“伊斯兰国”在更名之前有两种叫法,一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简称ISIL),一为“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简称ISIS),同样都有历史出处。无论是黎凡特还是沙姆,指代的地区都差不多,包括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地。不同的是,黎凡特是古代西方人的叫法,在中古法语中意为“太阳升起之处”;而沙姆是阿拉伯语的叫法,意为“左边”,因为古代阿拉伯人在麦加面朝东方朝觐时,该地区就在左手边。虽然后来阿拉伯帝国席卷西亚北非,沙姆的称谓还是被保留下来。

  除了上述3个地理名词外,在“基地”组织内部还有其他名词,如“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该组织是“基地”组织的北非分支,而马格里布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日落之地”,古时指代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在内的北非地区。

  由此可见,使用历史地理名词命名的现象在极端组织中普遍存在。一方面,这些极端组织认为他们对伊斯兰教法的解释才是最权威的,并试图将其教法施行于整个伊斯兰世界;另一方面,对历史地理名词的怀念意味着他们对当今的国家概念并不认可,他们向往的是曾经繁盛一时的阿拉伯帝国,那是伊斯兰文明最辉煌的时期。而要实现“大一统”的目标,就要赶走在阿拉伯世界中“横行霸道”的西方国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