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随笔-正文
“大米案”折射出泰国的政治生态
刘滢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天(5月19日),泰国大理院(最高法院)从政人员刑事法庭将开庭审理前总理英拉·西那瓦所涉“大米案”,英拉15日在自己的“脸谱”社交账户上确认出庭。

  英拉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妹妹,2011年8月当选为泰国总理,2014年5月22日被军事政变赶下台。在总理任上,英拉延续了他信时期向草根阶层倾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大米收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泰国是大米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按英拉的说法,泰国米农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产受大财团操控,生活受大财团压榨,完全无法影响大米的市场价格。“为了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遇”,英拉上台之初,政府就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米农大米。当时,每吨白米的政府收购价为1.5万泰铢(1美元约合34泰铢),每吨香米的收购价为2万泰铢。这一价格远远高于过去的政府收购价。

  但泰国政府无法左右国际米价。政府高价收米,销售渠道却不畅通,2012年时,泰国由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下降到第三位,而当年,泰国库存米达到1400万吨,远高于泰国每年的出口量。全国米仓爆满,政府不得不租用私人仓库储备政府收购米,这样又产生一大笔费用。结果,大米收购项目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大米收购项目遭到反对派的激烈抨击。他们指责英拉执意推动该项目的目的,一是“用政府的钱为自己收买人心”;二是纵容腐败,因为一些人在大米收购项目中以次充好,中饱私囊。对此,英拉辩解说,大米收购项目的出台符合法律程序,经过论证和表决,即便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绝非“个人犯罪”。

  “大米案”在泰国国内引起争论。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政府经济政策被诟病并不罕见,但成为指控政府领导人的依据则有些牵强,因为没有法律规定政府经济政策必须旱涝保收。一些泰国媒体还搬出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为例,认为政府政策导致国家财政亏损的案例不在少数。从1959年讨论建设曼谷新机场,到素万那普国际机场2006年落成,这座机场的建设一共耗费了47年时间,经历了十多届政府,方案修改数十次,预算膨胀上百倍,历届政府中都有人被怀疑在机场项目中“贪了银子”。因此,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糊涂项目”相比,大米收购项目或许“不算事儿”。

  其实,“大米案”折射出目前泰国的政治生态。泰国社会分裂严重,英拉所在的他信集团背后,是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大批社会底层支持者,是民间组织“红衫军”。与他信集团相对的是民主党,他们受泰国精英阶层及财阀支持,背后是“黄衫军”。由于草根选民远多于中产阶层和社会精英,自2001年以来,他信集团赢得了每一次选举,但也激怒了一些“政坛外的政治势力”。结果军方分别于2006年和2014年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和英拉政府。他信集团的另外三位总理沙马、颂猜和尼瓦塔隆也先后被法院系统用司法判决的方式逐出政界。政府、军队、法院三足鼎立的态势日趋明显。有专家指出,此次法院审理英拉所涉“大米案”,政治味道浓重。英拉说:“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次发生政府经济政策被告上法庭的情形……这一案件不仅牵连经济和政治,更会影响未来政府在为国人福祉制定政策时的心态。”

  仅从案件本身看,如果法院认定英拉在大米收购项目中渎职,认定她存在纵容腐败的行为,英拉可能被判最高10年的监禁。但是,根据泰国近20年的政治史和司法判例,英拉真正入狱服刑的可能性不大。只是这次审判,无疑会扩大泰国社会的裂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