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随笔-正文
少子化依旧困扰日本
毕振山
//www.workercn.cn2017-12-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本厚生劳动省12月22日公布的估算数据显示,今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数将仅为94.1万人,创下189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这意味着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愈加严重。有评论指出,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所谓“育人革命”等一系列措施,但造成少子化的原因有多方面,日本人口减少的趋势短期内恐怕难以扭转。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估算值,今年新出生人口将为94.1万人,连续两年低于100万人;死亡人口估算为13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总人口数因此将自然减少40.3万人。平均算来,日本今年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每52秒有一对情侣结婚,每2分29秒有一对夫妇离婚。

  有日本媒体指出,这份数据表明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愈加严重。所谓少子化,指的是婴幼儿数量减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的现象。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自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位女性生育孩子的数量)不断下降,最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4左右。而据计算,日本要想维持目前人口规模,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07。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另一方面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死亡人口增多,日本人口因此呈现递减趋势。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年4月曾预测,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人,到2065年降至8808万人。

  在分析人士看来,日本少子化现象之所以愈加严重,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经济长期低迷,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开始走入职场,出于职业发展的考虑,晚生乃至不生孩子成为很多女性的选择。据统计,2016年日本女性初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30.7岁,与历史最高纪录持平。而在经济压力之下,年轻人中保持单身的也越来越多。还有研究表明,教育程度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也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年轻人不想结婚,结了婚不想生孩子,原因还在于养育孩子的负担太重。由于保育园名额有限,政府会根据家长的职业、收入等信息给孩子打分并排序,那些由于满员而无法上保育园的儿童被称为“待机儿童”。据统计,今年日本的待机儿童可能超过4万人。

  针对少子化现象,日本政府从1995年开始采取措施鼓励生育,设立少子化问题担当大臣,推出《少子化对策大纲》,以鼓励年轻人结婚,减轻多子女家庭负担,为生育孩子延长产假、提供补贴等。安倍政权今年还提出了被日本媒体称为“育儿革命”的计划,准备投入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86亿元),以提高生育积极性,同时到2020年彻底解决“待机儿童”问题。然而有分析指出,日本的少子化、老龄化趋势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没有充足投入、长期努力恐怕很难扭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