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紧发条(李法明 漫画)
最近,一再创造高考神话的衡水中学又一次被媒体和专家的批评声包围。
有关衡水中学的是非,可说的实在太多,衡水中学在不同人眼中的呈现,也是复杂多面。一方面,是媒体和专家一再指责的,将学生训练成考试机器,把应试教育发挥到极致,掐尖破坏了地区的教育生态;另一方面,是每年让人瞠目结舌的高考辉煌,考生和家长面对舆论批评的沉默,以及络绎不绝的各地“朝圣”、取经者。
人们谴责着青少年在这所学校受到的精神摧残,认为“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但是,衡水中学的“罪恶”是不是罄竹难书,这所学校真的长了一张妖魔面孔吗?
衡水中学能从在20世纪九十年代日子还过得窘迫走到如今的高考神校,它的崛起,固然离不开地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决不能完全归功于此,毕竟它的经费投入在全国并不算顶尖之列。而被不少人视为制胜法宝的所谓的“衡水模式”,也不单是严格的时间管理那么简单,比如邢台二中完全按照衡中的模式走,作息时间都一样,但是成绩还是上不去。毕竟衡中数十年探索出来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模仿成功。
在谈论衡水中学时,不能忽视一个现实,那就是衡水是河北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方,其学生群体有相当一部分家境一般甚至贫寒。当今中国的教育资源正越来越向东南沿海、中心城市聚集,东西部、城乡、贫富分化依然很大。农村子弟进入名校的机会在减少,在上升通道并不那么通畅的现实语境下,对于那些寒门子弟而言,外界的聒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看得见的好处”,通过好的高考成绩改变命运的轨迹。
被指摘为高考工厂的,不只有衡水中学,全国还有多所,如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相对于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这些“高考工厂”大多位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它们没有对学生“全面培养”,有的是“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帮”。在这些年的高考改革中,大量县中、地区中学,如黄冈中学都从鼎盛期滑落下来,成为失意者,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高考工厂”,其经验和校园文化肯定有其可取之处。毕竟,优秀生与名校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互动关系,我们不能脱离实际,坐而论道,轻易否定学校文化对个体生命的熏陶感染,教师对学生的教诲、引导与人格影响。
知名学者杨东平讲道:“衡中的教育是一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各取所需的合谋。”我们不能为衡水中学背书,却也不宜将其过度妖魔化,衡中不过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外界对它除了“掐尖”之类的指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压抑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个性的充分发展,但是,这是衡水中学一家的问题吗?如今,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不管是社会大环境,还是学校、家庭小环境,都处在功利思想的浸淫下,披着素质教育外衣的应试教育依然在大行其道。
从这个方面而言,仅仅对衡水中学品头论足,如果大的框架没有变化,即使倒下一个衡水中学,于整个教育生态根本无补。唯有借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契机,引领高中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才能让教育摆脱“军备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