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一份“66位国产过亿电影导演排行榜”出炉,在这个榜单上,跻身票房过亿导演前三甲的居然是徐铮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和郭敬明的《小时代》,就连饱受诟病的《富春山居图》也赫然在列,位居第27位。整个排行榜佳作寥寥,除了好莱坞影片和几部国产获奖影片外,大多是一些经炒作上位的爆米花电影,没有几部能经得起反复咀嚼和推敲,许多都不能与过去的传统老电影相媲美。对此,某业内人士直言,国产电影的物料质量已下滑到了2008年的水准。
在电影市场空前活跃、资本滚烫、票房高企的当下,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的最好时代,也不可避免地滑入乱象迭出的时代。如今,决定一部电影是票房过亿还是败走麦城的标准似乎不完全取决于影片的艺术质量,而在于是否能营造话题、制造噱头,让不断发酵的谈资持续贯穿影片放映始终。粉丝够不够、话题强不强、谈资多不多竟成了决定电影票房是否成功的命门。
借粉丝和话题进行炒作的现象如今在电影界愈演愈烈。一部电影的公映,背后往往活跃着一群操盘手,他们通过名人效应、制造话题、网友互动等方式,在影片上映前后利用“话题战术”进行无孔不入的炒作,衍生出一些喋喋不休的话题。在绵延不绝的渲染下,一些质量平平但有炒作热点和话题卖点的影片在票房上轻松过亿;相反,一些重内容轻形式且质量上乘的影片,由于没有过度包装和炒作而沦为陪衬。
在“无话题不票房”思潮的主导下,国产电影变得越来越不需要太多含金量和专业性,整个行业中的投机者和“一锤子买卖”越来越多,“非职业化”的现象和行为比比皆是,影视业已不再是“学院派”的专利,而成为一种零门槛、零起步的行业。此外,过去以剧本和故事情节为轴心的传统拍摄思路也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粉丝中心制、演员中心制,谁红谁当导演,谁火请谁演戏,就连电影的情节脉络也根据能制造粉丝效应和话题的人物而设定。在这种浮躁的商业氛围下,一些原本踏实做电影的人也逐渐丧失了信心,开始走低端、恶俗和不专业路线来迎合观众。
当然,影视业得到资本和社会各界的垂青也是好事,粉丝文化的介入也无可厚非,毕竟一部电影的纯粹性并非只有祛除一切商业性才能够实现,但商业介入应以尊重电影作为精神产品的第一属性为前提。如果电影的审美标准逐渐转向为一种商业标准,很多电影人连头脑清晰地讲故事、按照电影艺术和美学谋篇布局、遵循电影规律搭配取舍这一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却同样在这一行业赚得盆满钵满,在资本道路上狼奔豕突的电影人就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拍摄的影片是否配得上亿元票房?没有粉丝和话题做噱头是否就拍不出有情怀的电影?中国电影是否已到了该适当降低发展速度,理性研究单片质量和主流价值传播的时候?如果不认真思量这些的话,国产电影恐怕真会穷的就只剩下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