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胡印斌: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还需持续加力
//www.workercn.cn2014-05-28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应该将公务接待完全纳入制度的范畴,并加快信息公开的步伐,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来自《人民日报》的消息称,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组数字对比折射出各级各地公务接待的明显变化:2013年中央本级接待费支出12.09亿元,与2012年支出14.98亿元相比下降19.3%;其中,甘肃省2014年一季度公务接待费支出同比减少30%以上。

  数字上的变化固然十分明显,而民众从日常生活中,同样感受到公权力部门在公务接待上的变化。不惟以往的张扬接待大为收敛,连带着,公务人员在私人交际、宴请等方面,也愈来愈趋于平实、低调。这种可喜的变化,既有相关制度机制的规范约束,也与各级党政机关单位部门的“内生性”要求分不开。

  不过,接下来,若想保持这样的良好态势,彻底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乃至腐败行为,还需再加一把力。

  首先,应该将公务接待完全纳入制度的范畴,并加快信息公开的步伐,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目前,很多地方部门均出台了关于公务接待的具体规定,逐步建立了接待公函、接待清单制度,也确实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仅有这些“内部规定”还远远不够,公众很难真正参与监督,而且,一些单位部门也会以种种理由和借口,不断突破公务接待的相关规定。因此,有必要从预算上强化约束,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预算公开的范畴。对于具体的公务接待行为,也有必要不惮其烦、不厌其详地将每一笔明细账目定期向社会公开。就像此前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推行的“裸账”那样,把迎来送往的消费账目全部公开,让浪费行为无所遁形。

  其次,对于公务接待中那些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浪费行为,也要给予更严厉的问责。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厉行节约,一些单位部门仍存在阳奉阴违的情形。要么转入“私人会所”,要么将公务接待费用转入“其他”支出,以规避监督检查。据媒体披露,前不久,部分央企在2013年年报中隐去了“招待费”数据,2012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的中铁建,2013年则直接归零,而“其他”一项则从22.4亿元增加至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这样遮遮掩掩的“躲猫猫”把戏,不仅完全无视中央精神,也容易滋生腐败。相关管理部门理应加强监管,严肃问责,对裹挟其间的贪腐行为“零容忍”。

  要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其中,既要注重个案监督、抓现行,也要构建长效机制、着眼长远;既要提倡自上而下的推动,也要鼓励自下而上的监督;既要打击浪费的现象,也要从根本上约束权力。惟其如此,方才有可能真正管住官员大吃大喝的嘴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