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由于一些部门和地方没有把好权力关,把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简单化为审批管理,且审批项目繁多、审批手续繁琐,审批中介便应运而生。必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这些因权而生、为钱而来的审批中介收手关门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提出,要认真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
对照这一要求,检查当前一些部门行政审批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广泛存在的审批中介就是这种“灰色地带”中的杂草、乱草,需要加以清除。
据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反映,该企业曾想申报某个财政补贴项目,被告知可以通过某中介机构办理,不过事成之后中介要收取一定比例提成。考虑到多种因素,企业最终知难而退,只能放弃申报这一项目。这家企业的申报遭遇并非个例,从这些年纪检监察部门披露的案件来看,涉及审批过程、牵涉审批中介的情况很多,有的单位甚至不通过中介办不了审批,形成依托审批繁衍的中介利益链条。
哪来这么多审批中介?直接原因在于一些部门和地方没有把好权力关,要么管得太宽,要么不会管理,把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简单化为审批管理。由于审批项目繁多、审批手续繁琐,审批中介便应运而生。这些中介有的公开挂牌揽活,有的根本不挂招牌,它们基本依附于某一权力部门或组织,或者与这些机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中介”的形式把审批机构的分内之责、分内之事,或者本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通过名正言顺的中介收费、提成等方式转化为部门、小集体乃至个人利益。
审批中介的复杂现象,折射出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如果是正当必须的审批,无论对申报企业还是专业部门都是必须要过的“关口”,属于本职责任,理应亲力亲为,没必要多此一举通过审批中介来打理;如果连企业、专业部门去报批都理不清审批要求、整不明白审批程序,乃至于必须走审批中介的路子才行,就说明这些审批项目要么程序设置不合理,要么根本就不必审批,是人为地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是压根就不合要求的项目、正常审批过不了关的项目,通过中介包装就能闯过审批关,说明这样的中介已成为弄虚作假、瞒天过海的“老千”,理当让它终结关门。
让这些因权而生、为钱而来的审批中介收手关门,重要的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明确要求。从实践来看,效果开始显现,有的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取消了一批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使市场更顺畅,使中介们腾挪转换的空间得到压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任重道远。简政放权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改起,这就需要真正解放思想,拿出勇气,转变职能,才能确保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任务,也才能让各种非正常的审批中介少下去、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