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作风建设在路上。在习总书记和中央领导的倡导下,多个地方的领导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红红脸、出出汗”已经达到效果,接下来怎么样“排排毒、治治病”,关键还得看实干。
从目前披露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来看,“一把手”和常委们是真正开了“炮”,一些问题提得相当尖锐,其中给大家留下特别印象的,还是那些反映作风的细节。比如就有一位市长自我批评“出差基本坐飞机,看病从不排队”,精准戳中了官员敏感的隐性福利,也戳到了群众关心的作风问题。把这类问题扯掉“遮羞布”,公开拿出来晒一晒,似乎是“不知轻重”,但却着实体现民主生活会开出了质量、摆脱了不痛不痒的做法。因为,从来没有什么民主生活会,只要开一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持之以恒地从细节切入,由表及里,让批评成为镜子,自我批评作为反思,通过不断的内外对照,帮助党员干部随时看清自己的不足,发现一个问题就改掉一个问题,才能实现自我更新、自我革命,也使组织始终保持凝聚力、战斗力。
经验表明,在民主生活会中,高高举起固然不容易,避免轻轻放下更要紧。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从艰难创业到改革开放,始终起着克难制胜作用。但怎么用好这个法宝,还需要思想有准备,动作做到位。对此,前辈早有总结:就看敢不敢披露自己所犯的错误,对自己的错误能不能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批评之后是不是真正纠正了错误。所以,“真刀真枪”的批评,只是刚刚站到了基本起点上。群众期待的是“下回分解”更精彩,真正的“闯关”需要经受住实践的考验。
另一方面,像某地开一次生活会,就能暴露出258条作风问题,也足见平时组织生活的实情如何。搞一次突击,在上级领导坐镇、事前谈心的背景下,开展一次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并不难,难的是成为“常态”、成为习惯,也就是要以科学的体制机制,来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到实处、坚持下去。
所以,民主生活会之后,整改措施必须一步不落地跟上来。就好比踢足球,上半场的出色表现只是开了个好头,重点还是要抓好“下半场”。拿上面提到的那位市长来说,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作风问题,那么以后出差时能不能根据轻重缓急选择不同交通工具、看病时能不能像普通群众一样取号排队呢?三尺冰非一日寒,滴水却可以穿石。问题的形成可能有历史原因、制度因素,但是整改却可以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带头向“潜规则”挑战往往需要勇气,迎难而上者更要有牺牲精神。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说服人心。真心希望整改措施能像民主生活会那样公开透明,整改的实在性、系统性、深刻性、时效性和群众性,一个也不能少。要让群众看到,批评声音之后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让那些能够听取批评意见、为群众服务的干部脱颖而出,从而也让更多党员干部积极跟上,形成“后浪推前浪”之势,从民主生活会中获取进步的动力,从批评声音中汲取成长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