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曹 林:改革纪检体制 让反腐者不再敲桌
//www.workercn.cn2014-07-0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当下反腐败力度之大,从近来我遇到的一件事可窥见一斑:今年春节后与几个官员朋友小聚,当时忘记给某位官员带我出版的新书了,便答应给他寄。这几个月太忙,忘了寄书这事儿。前几天想起,便给那位官员的秘书发了条短信,问邮寄地址和电话。秘书回了个“哭脸”说:曹老师别寄了,领导已经落马了。

  这戏剧般的经历貌似个案,但如果放到反腐大背景下看,绝非个案。在这一轮的反腐风暴中,公众从媒体上看到的落马官员只是少数,都是一定级别的干部和有新闻价值的案件,更多的处理都在舆论视野之外。不少官员昨天还在报纸上出现,在公共活动上作重要讲话,甚至上午还坐在主席台上,下午名字就出现在纪委的通报上了。无疑,高密度、大力度、铁腕的反腐败,树立了纪委的权威和党纪国法的权威,获得了支持,赢得了民心,更矫正和端正了官心。

  反腐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和如此高的支持率,反腐者应欣慰和高兴才是,可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这种乐观。近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反腐,媒体对他的形容是“会场表情凝重敲桌”。

  凝重的表情和敲桌的动作,让公众看到了反腐者的理智,并没有躺在反腐战绩上沾沾自喜,而是充满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一个个大贪的落马,公众感受到的是打大老虎的快意,而反腐者看到的是背后的问题;公众解读到的是纪委的强势和铁腕,而纪委部门看到的却是自身反腐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公众看到的是打虎成果丰硕,而纪委部门看到的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也许就是王岐山表情凝重和敲桌警示的原因,也是近来不断强调要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的原因所在。

  老虎和苍蝇是打不尽的,这样打下去得把纪委忙死累死,只有深层次的纪检体制改革,才能找到反腐败的“钥匙”,也才会让疲于办案打虎的反腐者不再表情凝重敲桌。对于反腐败,王岐山有句名言: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可以看到,“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并不是拖延改革和治本的借口,而是务实之举。这一轮反腐所打的厅级以上干部,比过去很多年加起来都要多,治标确实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时间。

  前几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是在治标赢得时间后,开始以纪检体制改革为反腐治本破局。

  纪检体制改革首先就是要破除“同体监督”这个难题,有调查发现,既有查处的案件,多数是中央巡视组和网络举报首先发现或曝光的,而同级纪检组织主动查处的很少。同级党组织领导下的纪检组织,很难去监督党委书记和其他官员。而改革所着力推进的党的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就是为了破“同体监督”的题。其实在此前查处诸如省部级以上官员时,已在实践这一制度安排,从季建业到姚木根,从令政策到万庆良,都是巡视组发现并在上级纪委领导下查处的。改革是将“上级纪委领导为主”这一成功实践具体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改革也是强化官员的“党章党纪意识”。相信每一个有党籍的官员都已经对过去很陌生的“党章”和“党纪”有了深刻认知,因为每一个落马官员的通报中都有“严重违纪”的字样。国有国法,党有党纪。作为官员要守国法,作为党员要守党纪,很多官员深陷腐败,与缺乏党纪意识有很大关系。执政的共产党管好了自己的党员,反腐败就找到了治本之策,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

  纪检体制改革是一个比打老虎苍蝇更艰巨的任务,因为改革面对的不只是一两个贪官,而是旧体制的强大惯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