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凌 河:“不习惯”说明了什么
//www.workercn.cn2014-07-2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两条“官闻”,都是关于“乌纱帽”的,为什么引发网络上下这么汹涌的热议?因为我们 “不习惯”——平阳县副县长周慧发表“感言”,声明“辞官”,不要这顶“乌纱帽”了,于是不少公众“难以理解”;云南省委常委张田欣被开除党籍降为副处级,江西省委常委赵智勇更是被“连降7级”,降为普通科员,却都没有“进去”,于是不少网民也“看不懂”。总之颇觉“新鲜”,不习惯。

  其实官员“挂冠而去”,周慧并非首例,只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不习惯”。比如说,“官本位”的风行,是个毋庸讳言的“社会存在”吧。且不说每年高达千万人的“公考”,“乌纱帽”也好,“铁饭碗”也罢,成了一种“公共追求”,便是为了一个“红顶子”,不惜“跑官”、“要官”甚至“买官”的,在某些地方,也早已形成奇观。你周慧好好一个“三把手”,不但权重位尊,而且前程似锦,却不要这顶“乌纱帽”而辞官,当然要被“不习惯”、“不理解”!

  又比如官员队伍的“能进不能出”、仕途上的“能上不能下”,一旦当了官员,就要终生为吏,哪怕如周慧所说,当官不是他的“擅长”,哪怕在位置上“度日如年”,也要“在火上烤”,事实上哪有什么“退出机制”呢?当然按我们的制度,官员是可以“辞职”的,但观念不允许,大家都不“习惯”——你要挂冠而去么?你要全身而退么?不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你有了“问题”,都会想到“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这两条,“拔脱毛的凤凰不如鸡”,人们的眼光、公众的指点,都会十分异样呵!所以你想“主动辞职”也不行,舆论“不允许”,大家“不习惯”!

  让不愿当官的人“退出”,我们应当“习惯”于这种常态。这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 “人各有志,不可强勉”,而是说从政治学的定律看,当官与发财不能两全,不能用手中的权力来捞好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条铁的规则。当官和“发财”,作为两种职业选择,本应是平等的,不能认为“官”高于商,“贵”重于“富”。你有经商头脑,在商场上惯于纵横捭阖,那你就“辞官”、摘掉头上的“乌纱”,去商海中大显身手,这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正当、十分正常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千万不要因为“心理不平衡”,看着别人发财而眼红,结果既当官又“行商”,做那种把权力当成发财工具的“金顶官员”——周慧的亲属都在国外发财,他和妻子也有意到那边去经商,他既不愿当“裸官”,又懂得官商不能两兼,所以挂冠辞官,这是很对的,我们不但不要“不理解”,还要祝他在商海中“一身轻”干得好呢!

  尤其是在当前反腐纠风的大背景下,“当官”一业,不但“不易”,而且也越来越“不肥”,连一部“公车”都要被改革了。这本来是向“公仆”本色的回归,有的官员却十分“不习惯”,甚至还有满腹怨言、牢骚冲天的,说是“日子难过”呀,抱怨“曹营之事难办”呀,于是“不拿”也“不干”,于是情绪低落、“心态不好”,敷衍塞责、推托更甚,你要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他却一点也“不在状态”。对于这类官员,既然他们已视“为官”为“鸡肋”,再也打不起精神,那么完全可以请便,可以另去高就。如果这也能够成为常态,对于干部队伍就是一种自我净化,一种大浪淘沙,人们也会渐渐“习惯”起来的,我们的吏治和官员管理体制也会有一个大的进步。

  至于那一个“连降7级”,却只是“单开”,仍然留在公务员队伍中的处分,我们也不必“看不懂”。过去曾有一种说法,说官员要么是“座上宾”,要么是“阶下囚”,不到犯了大罪,要身陷囹圄,要“进去”,你就不能碰他。现在张田欣和赵智勇,虽未犯罪,但已“严重违纪”,按党纪和政纪给予“开除党籍”与“降职”的处分,是十分恰当的处理。我们不但要讲“罪刑相当”,没犯法就不让他“进去”,也要讲“错罚相当”,违反了党规政纪,就要“连降7级”。这种“处分”的多样化、阶梯化,其实是降低了反腐的“门槛”,对于从严治党治政,是一种更为严肃也更为科学的规则。

  在执政方式现代化这个大题目下,我们的政治领域会出现许多新现象,这里既有创新,更多的是回归现代政治的通则。这种现象一旦成为常态,我们就会“习惯”的,公众也不会因为“看不懂”而“难以理解”,这本身就是我们的一种政治进步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