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环境形成非一日之功,作风问题亦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下狠劲,有恒力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抓作风建设,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
环境形成非一日之功,作风问题亦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下狠劲,有恒力。
抓常,就是从日常工作中抓起。环境在日常工作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作风如何,时时处处映照于日常工作之中。有的单位、有少数领导干部,以“运动式”的心态抓作风,将抓作风与日常工作分开,其结果,往往是抓得紧时作风问题看似“消失”了,而一阵风后,一切照旧,甚至还变本加厉。作风问题就潜伏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时常打着“工作”的旗号,挂着“为民”的招牌。抓,就要把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骤,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不留盲点和死角,不下“雷阵雨”,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抓细,就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被人问及成功经验时,答曰:“魔鬼在于细节”。所谓鸿毳沉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沉疴痼疾如何形成?往往就是始于一张冷脸、一次敷衍了事的调研、一顿公款豪餐吃请……因此万不能轻忽了那些“小毛病”。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提的每一条意见,都须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切实解决。注重细节,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工作方法。有的领导干部,因作风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就产生畏难情绪,认为治不了、难断根。真的就没治了?非也。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注意发现并抓准普遍性问题,坚持从易到难,由小到大,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啃下硬骨头,取得最终胜利。
抓长,就是建立长效机制。为何一些地方、一些单位,风气好一阵歹一阵,教育实践活动效果不彰、群众满意度不高?乃因“长”劲不足。浅尝辄止、三板斧祭完就收功,如何能触动根本?“要创新机制建设,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办法抓作风建设,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公务人员接受馈赠等重点领域,率先走上法治化道路”,王荣书记去年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这席话,强调了深圳应着重从体制机制层面破题。最近,深圳对全市改革情况作“年中盘点”,创新考评体系,以督查促改革,亦是抓住了“制度创新”这个核心。我们要以法治化为突破口,把中央要求和实践中摸索出的好做法、新经验固化下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以常治本,以细克难,以长巩固。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再创伟业、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