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完颜平:“治已病”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反腐向纵深推进,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有观点认为,打“老虎”和“苍蝇”都只是治“已病”,我们应该注重治“未病”,不能舍本逐末。甚或对取得的惩治腐败成果,也不以为然,认为治“未病”才代表“圣人之治”,治“已病”则等而下之。这种观点有一定市场,实际上却很偏颇。

  不错,《黄帝内经·素问》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凡事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图之,如果等到问题显露再来应对,就为时已晚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我们需从实际出发,对“治未病”与“治已病”进行具体分析,切不可机械而论。

  “治未病”固然是“圣人”之举,但那也有诸多先决条件,如果对已病之躯,仍然抱着“治未病”的态度,不但达不到初衷,更可能延误治疗,贻害多多。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情况看,“治已病”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应当看到,尽管反腐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特别是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漏洞导致腐败机会大量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现象屡屡出现。加之“四风”方面的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突出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正是基于这样“把病号脉”的形势判断而作出的科学决策。

  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愿望。保持对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露头就打”,对腐败分子形成有力威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正日益形成共识。但从实际情况看,个别地方“治已病”的力度仍嫌不够,甚至讳疾忌医,有案“不愿查、不去查、不敢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致使有的腐败分子未能得到及时、应有的惩处,产生腐败“高发生率、低死亡率”的效应,助长了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刺激更多人的腐败冲动,进而在一些权力部门、关键岗位上形成前“腐”后继的恶性循环。

  所以,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坚决查处一个,不管涉及到什么人,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现实中有一种风气,一旦有干部被查了,马上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出面说情:该立案的最好不立案;可以移送检察机关的最好不移送;该开除党籍的最好给个警告算了。这种“能放一马放一马”的心态,是对腐败的包庇和纵容,必将养痈遗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七一前夕,徐才厚等4人被开除党籍。日前,中央又决定,对周永康立案审查,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痛治“已病”的坚定决心。由此,剜除毒瘤、疗伤健体、固本培元,方构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完整回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