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贪官失联或外逃,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往往一环扣一环,步步精心设计。只要预先防范、加强监督,就能扎紧防止外逃的篱笆
这段时间,一些问题官员的动向引人关注。从8月初至今,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失联40余天,除已被官方证实其失联属实之外,一直杳无音信。堂堂副市长说“丢”就“丢”,令人愕然。
有突然不见了的,也有不见后被“找回”来的。今年7月,公安部启动“猎狐2014”境外追逃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抓获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88名,其中10年以上逃犯11名。这一战果,对那些在逃和准备外逃的腐败分子敲响了警钟:海外不在“法外”,谁也难逃法网。
不管是失联,还是外逃,往往绕不开一个“腐”字。纵观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案例,官员“失联”多涉及贪腐,而“失联”又是外逃的重要一步,其中蕴含的反腐思考,耐人寻味。
国内“打虎”,境外“猎狐”,外逃贪官和经济嫌犯被缉捕回国,应了那句老话: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聪明的猎手。不过,也应看到,贪官一旦外逃,有时确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他们要么隐姓埋名、要么乔装改扮,给追逃带来不小难度,有时“就是大海捞针”,追逃难度大、成本高、程序繁,甚至不得不承担不可掌控的高风险。
要追逃,更要防逃。有调查显示,贪官仓皇出逃的少、预先谋划的多。一般经过长达至少一年的准备。从大量案例分析,贪官外逃通常有七部曲:转移资产—家属先行—准备护照—猛捞一笔—辞职/不辞而别—藏匿寓所—获得身份。那些“失联”的官员,方式也大同小异,包括请假失联、突然消失、滞留不归等几种,都需要提前准备,或多或少有一些异样。
简言之,贪官外逃或失联并非“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而是一环扣一环,步步精心设计。只要卡住这些环节的任何一个,就可瓦解贪官外逃的周密计划。更何况,有些官员外逃前早已声名狼藉,如果重点“关注”也可断其逃路。
郭宜品请假失联之后,洛阳加强了对当地领导干部的请销假管理。但仅靠日常管理和纪检部门“盯”“管”“跟”,还很不够,更关键的,是从制度和源头上封堵出逃之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在防止官员外逃上不断发力,从治理裸官到严格控制官员出国,从要求干部申报个人事项到加大核查力度,已经初见成效,不少意图外逃的贪官被拦住便是例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除了国内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筑牢防止外逃的防线,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力度,在全球布下法网,也是境外反腐的重要一招。
伸手必被捉,海外不是贪官的避风港,更不是逍遥法外的避罪天堂,贪腐了却想脚底抹油,既高估了自己的运气,也低估了中国的反腐信心和能力。“青丝要知廉洁早,莫待进牢愁白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官者莫等身陷囹圄才追悔,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才是真正的安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