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李 拯:改作风必须斩断“侥幸心理”
//www.workercn.cn2014-11-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斩断侥幸心理、遏制“四风”反弹,不仅是对改作风承诺的兑现,更关系到人们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信心

  “使观望者不再犹豫、侥幸者去掉幻想、投机者没有市场”,在福建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从严治党、改进作风,“始终把作风建设抓在手上”。坚决的话语、鲜明的态度,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信号,传递出斩钉截铁的决心。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改作风是不是就告一段落了?是不是就会放松作风建设了?面对一些人“走着瞧”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仅澄清了认识,更指出了方向。所谓观望者、侥幸者、投机者,乃是作风建设征程上的拦路虎,其共同特点都是抱持着“侥幸心理”:未改之初,等待观望、犹豫不决;当改之时,蒙混过关、虚与委蛇;已改之后,依然如故、我行我素。可以说,侥幸心理不除,作风建设难成。

  “侥幸心理”的行为表象,就是不良作风的顽固性、反复性。中央纪委网站的“点名曝光”栏目的内容显示,从私用公车到公款吃喝,各地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现象仍然存在。日前中央巡视组陆续公布今年第二轮巡视结果,“四风”反弹也是通病:有“利用婚丧嫁娶收礼敛财”者,有“违规多占住房”者,也有“酗酒肇事影响恶劣”者。凡此种种无不警示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后,作风建设的困难程度、艰巨程度、复杂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活动开始时。杜绝不良作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各级党组织还需要足够的力量和长期的作为。

  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如果不良作风反弹,危害将更大。试想,如果全党自上而下动员起来,坚持一年多之久,收获的成果却渐渐被“惯性”回潮所吞噬,那么重信守诺的政治品格体现在哪里?如果活动结束后无人忌惮、坏作风反弹,又如何在群众中建立信任?遑论走出“人治”怪圈、涵养“法治”格局了。以此而言,斩断侥幸心理、遏制“四风”反弹,不仅是对改作风承诺的兑现,更关系到人们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信心。

  从严治党从治理“四风”起步,也要从治理“四风”延伸。各级党组织应该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更应主动承担起从严治党的责任,将改作风进行到底。一方面加强“他律”,让从严治党在标准上严格起来,在内容上系统起来,在措施上完善起来,在环节上衔接起来,真正实现“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为之付出代价”;另一方面涵养“自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也是最微妙的政治,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改作风的“正向价值”,才能实现从“不敢腐”向“不想腐”的升华,让制度约束在人心认同的轨道上运行。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的两句话意味深长。一句是“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可见政治风尚对社会道德的引领作用;另一句是“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说明从严治党对推进改革的重要作用。从今而后,能不能把改进作风坚持到底,考验着执政党的能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