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历史并不如烟。在人民军队的光荣战史里,猛将如云,捷报无数。每一场战役、战斗,只要他打的不是糊涂仗,都离不开临战动员。重温开国将帅的一些战前动员,仍能感受到那时的号令急、军情迫,仍能感受到他们的英雄气、家国情。
动员令的每一个字句都洋溢着战斗豪情。秦基伟常在作战动员时说:“我秦某人打仗有两条枪,一挺机枪一把手枪,机枪是打敌人的,手枪是打逃兵的!”其军人血性和浩然正气,震敌胆而慑鼠辈。
临战动员最能体现指挥员的决心,也最能体现出担当精神。因为你的一声令下,就意味流血牺牲,关系到胜负荣辱。定陶战役中,我5万大军想从敌38万大军的钳形攻势中虎口拔牙,谁来打敌整三师成为关键。王近山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和政委商量过了,我们六纵打。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纵队如果打得只剩下1个旅,我当旅长;打得只剩下1个团,我当团长;打得只剩下1个连,我就去当连长。纵队全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山的父老乡亲。”这才是真正的战将风骨、英雄气概。
性格刚烈、作风顽强的指挥员,不多的几句动员往往像火山的岩浆一样迸发出来,总能让人血脉贲张、一跃而起。许世友在济南战役中,严令攻城部队:“不能摆困难,不能找借口,各自解决自己当面的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攻击!要不停顿地攻击!攻击攻击再攻击!”一连数个“攻击”,落地砸坑,摧枯拉朽。王震在一次对日作战中,立于棺材上,挥拳立誓:“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里。”有向死而生之志,无苟且偷生之心。
一场战役在激烈角逐的关键时刻,及时有力的动员,往往能决定胜利的天平偏向何方。解放临汾时,徐向前发布《紧急动员令》:“全体指战员以百倍紧张的精神紧急动员起来,扫除一切倦怠、松懈、烦腻、迟疑的现象,坚决、勇敢、积极、顽强,坚持最后五分钟的精神,争取解放临汾的最后胜利!”
指挥员的临战动员就是冲锋的号角、进攻的令旗,来不得半点犹豫、含糊和拖泥带水。彭雪枫说过:“好的指挥人员,他善于在政治上鼓动他的部队每一个人都具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勇气,但在战术上应有‘以十当一’的战术配备。”他还说:“如果你‘大概’、‘好像’来一通,即令下级有决心,也被你的犹豫所毁灭了。”
硝烟远去,从留存不多的临战动员令里,我们仍能呼吸到英雄的气息,聆听到弹丸的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