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李曙明:灾难现场不能“谁官大听谁的”
李曙明
//www.workercn.cn2015-01-13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12日《新京报》报道,1月2日,哈尔滨5位年轻消防战士在灭火时被倒塌建筑掩埋殉职。据《人民公安》数据,2008年至2012年5年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员超过140人,平均年龄只有24岁。

  水火无情。当灾难来临时,人员伤亡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采取一切措施将伤亡减少到最小,却是我们必须做的。而从报道看,这方面也确有不小的改进空间。如果我们不否认救火是一个专业问题,那么,消防人员和现场救火方案的专业化,就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现实看,这两方面都存在问题。

  先看消防人员。在哈尔滨火灾现场,有市民注意到,一些消防队员先是“手足无措地站着”,后“手忙脚乱地”寻找消防栓,“有的孩子连消防水带都接不上”。“他不可能应付这样的火情”,市民的判断未必准确,但部分消防队员经验不足的问题,已在多次火灾中显现。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目前消防队伍的真实写照。消防人员配额为国家兵役编制,新兵是主要补给来源。对救火工作而言,经验积累极为重要。面对复杂火情,如果没见过多样火情,对建筑结构不熟悉,很容易导致不必要的牺牲。但新兵一般在消防队训练数月后就会上火场,技能相对缺乏。而义务兵服役期只有两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刚积累些经验就要退役了。组建相对稳定的专业消防队伍,已势在必行。

  再看行政命令对现场的干扰。既然灭火是一个专业问题,那么,专业方案就该由专业人员制定、实施。然而,部分外行领导不懂的也愿意发表意见,而他们的地位决定了,很多时候其意见必须受到尊重、得到执行。《新京报》报道披露,一位受访者称,哈尔滨大火救火过程,即曾受行政命令干扰。

  如果没有“瞎指挥”,5名年轻的消防战士有可能活下来吗?这样的假设,太过沉重。关于“瞎指挥”,《新京报》记者现场所见可作“旁证”:1月3日14时,建筑已被烧透。记者在火灾现场听到当地政府一名官员说,希望设备能进入楼体灭火。该提议遭到现场专家驳斥,“不能再让消防员涉险”。

  专家的“驳斥”,避免了消防员冒险乃至伤亡,但未必每名专家都有“驳斥”官员的勇气。而且,对方官职越高,这种“勇气”往往越小。也就是说,如果官员足够“权威”,那么,其现场“瞎指挥”哪怕再“馊”,也可能付诸实施,代价便是不必要的伤亡。

  某省消防总队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坦承,消防部门在火场经常受到地方官员干预。“从消防验收到日常消防检查,我们都要看地方政府脸色,救火时也会考虑官员的要求。”一席话,透露出诸多无奈。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以及官员自律,让消防人员告别这种无奈,是一个紧迫问题。事故发生了,领导到现场以示重视,并非完全不可。但在救火方案等专业问题上,切忌指手画脚。火场如此,其他灾难现场亦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