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日向社会公布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的整改情况称,“官商勾结、能人腐败、小官巨腐、拉帮结派、买官卖官等问题比较突出”。通报中提及的“能人腐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媒体报道指出,这是中央巡视组首次在通报中使用“能人腐败”一词。尽管这个词此前也常见于反腐案例之中,但被中央巡视组作为问题提出,仍然是一种信号。这进一步表明了中央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也进一步提醒各地各部门:一个干部如果做不到廉,就算再“能”也无益于党人和人民的事业。
曾几何时,在某些人眼里,作为地方领导干部,只要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把经济数据搞上去,就算有政绩,就可以称得上是“能人”,就是有本事、有魄力的体现,就应该得到重用。至于领导干部的其他方面,却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
这种评价干部的错误导向,酿成了不少恶果。这些年来,在诸多落马的腐败分子当中,“能人”真是不少。比如,最近通报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朱渭平,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经过12年的努力,把滨湖区发展成为无锡市的核心功能区,是典型的“能人”。在相关领导的眼里,他“胆子大、有魄力”,但是“能人”朱渭平令人遗憾地落马了。而放眼众多落马的腐败官员,一些人之所以能够“边腐边升”,能够“带病提拔”,不就是他们身上“能人”的光环在起作用吗?
改革开放大潮给神州大地带来了活力,也给“能人”们带来了尽情施展才干的舞台。但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认为只做“能人”就足够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能力魄力,更要重品行操守。
我国的文化传统向来重视为人的品德,讲究“百行以德为首”。对于领导干部,尤其应该“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到党员领导干部的品德问题,指出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他还引用多则名言,要求领导干部加强修养。要求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经济建设也处在“三期”叠加阶段,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爬坡上坎,尤其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能力建设,做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能人”。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只重视发展经济的能力建设,而忽视品德锤炼。“一俊遮百丑”不符合党的领导干部要求,也不符合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期望。
对纪检监察部门而言,要防止党员干部出事,避免发生“能人腐败”,不仅需要严格推进反腐倡廉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也有必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积极加强对所谓“能人”的监督,抓小抓早,防止“能人”自恃能力高而飘飘然,甚至忘乎所以,走上腐化堕落的邪路。
“能人腐败”现象警示,越是“能干”的干部,越要讲规矩守纪律。不讲规矩、不守纪律的“能人”,一旦腐败起来,破坏效应也越大。唯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才能真正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