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继去年曝出沙头角海关腐败窝案之后,深圳又见海关腐败窝案。日前,深圳皇岗海关物流监控六科8名关员涉嫌放纵走私一案开庭,庭审披露,在物流监控六科,尽管也实行轮岗制度,但腐败链条始终未断,反而“代际相传”下来。7名落马关员中,有前后任的2名科长、3名副科长、2名科员。(《北京晨报》2月9日)
皇岗海关物流监控六科腐败窝案的一大特点,是换人、换领导之后,“腐败规则”依旧传承的残酷现实。一茬一茬,前“腐”后继,大家都这么干,也就都没有自我约束,而腐败的情形也就会愈演愈烈,难以改变。这样的“代际相传”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不免也有疑问,为什么那些严格的轮岗制度没能发挥作用?
一方面,与此前被曝光的沙头角海关腐败窝案一样,皇岗海关物流监控六科在行贿受贿上,同样有一整套“严明”“科学”的管理办法。“收钱放行”已成惯例,而在内部赃款的分配上,也形成了“统一分配”的规则:科长12%、在转关查验台值班的副科长17%、不在转关查验台值班的副科长每人5%、负责查验的关员每人15%、联系人8%、留存科室经费8%。
这样,纳贿过程实现了全程联动,各个监管环节分工协作,同步行动,从而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相应地,也就极大降低了内部“反水”的可能性。即便出现换领导、人员换岗的情况,也一样可以沿袭既定的“分赃制度”,而不至于出现“有人跳出来”的情形。
另一方面,轮岗制度若不能与严格的监管制度结合起来,只能沦为华丽的摆设。比如,审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举报受理制度等等,不应该继续沉睡,而是应该有效发挥作用。其实,即便“攻守同盟”再严密,也不可能密不透风,更不会遮住所有人的眼睛。海关走私涉及物流公司、海关机关乃至当地经济社会的诸多环节,若说能够实现全环节的封闭运行,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码的一点是,一有走私物品进入,当地的市场就会有反应。监管部门能在多大程度上感觉到这种反应,有客观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原因。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查,而是愿不愿意查的问题。
报道显示,皇岗海关的走私腐败已成蔓延之势,腐败潜规则不仅在同一科室“代际相传”,不同科室之间也存在腐败问题。庭审披露,被审关员供述,曾向其他科室请教过“好处费”分配经验。在这样的“常态”之下,当然只会出现最坏的结果,即大家都装聋作哑。
因此,面对腐败毒素代际相传、交叉感染的情形,必须以更严密的制度设计、更严格的监管体系破除“潜规则”。其一,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管,改变目前部门执法的封闭性,不仅要轮岗,更要将监管的触角延伸到通关的每一个环节,以打破“攻守同盟”。其二,还是要强力推进信息公开,拓宽举报渠道,真查、严查,而不只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
任何一个公权力部门,只要缺乏必要监管,甚至连基本的底线意识也不再有,注定会贪腐成风。海关负有把守国家经济大门的神圣职责,不能在腐败潜规则的驱使下,成为不设防的“门禁”。
新民晚报:“腐败窝案”后面缺少“免疫”机制 2010-04-20 |
中国青年报:排污 2009-06-19 |
江德斌:“集体决策”为何变成“集体腐败” 2010-11-23 |
声音与法治 2013-05-07 |
张松超:腐败窝案没有“法不责众”之理 2014-04-22 |
新闻观察:解读腐败窝案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2014-04-23 |
解读腐败窝案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2014-04-23 |
大众话题:158人涉水利腐败窝案,监督去... 2014-09-16 |
158人涉水利腐败窝案,监督去哪了 2014-09-16 |
王学进:深圳海关内部监察何以成了摆设 2014-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