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努力突破“中梗阻”,将“暖政”推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要像反腐败一样,拿出雷霆万钧之势治理“懒政”
“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暖心的表述,引起民众情感共鸣。
“暖心话”的温度,彰显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情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改善,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离不开人民政府的“暖政”。检验“暖政”,最终要看是否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暖政”变成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需要各级政府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多谋民利,多解民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在公平正义上不断增进百姓的“获得感”。
然而,过往的经验表明,在落实中央“暖政”的含金量上,往往也遭遇“中梗阻”,出现“最先一公里”畅通、“最后一公里”却断头的问题。无论是推进改革,还是推行“暖政”,都存在“上下热中间冷”“上下通中间阻”“上下急中间怠”现象。这些“中梗阻”现象,表现方式林林总总,除了利益固化和乱作为,最突出的就是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不吃不喝了,但事也不办了”等为官不为的“懒政”,成为中央“暖政”不能变成百姓“获得”的最大中梗阻。
比如,“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这样的“暖政”,在落实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的概率就很大。一方面,一些基层部门拖延应付、推诿扯皮、慵懒怠惰等“为官不为”做派,可能会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难以落地;另一方面,改革一旦触及利益,就可能遭遇利益相关方的“软抵制”,让“暖心话”有可能变成空话。如果不能突破“中梗阻”,“暖心”的承诺,势必会大打折扣。民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只是一些地方没有认真执行”,说的其实就是“中梗阻”现象。
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意识到,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努力突破“中梗阻”,就必须将中央的改革部署细化深化实化,将“暖政”推行到“最后一公里”。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要像反腐败一样,以雷霆万钧之势治理“懒政”。
中工时评: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 2009-05-07 |
光明日报:兑现承诺是向人民负责 2013-02-20 |
华 实:言必信 行必果 2014-06-10 |
李洪兴:好政策别变空炮哑炮 2014-12-01 |
人民日报:狠抓改革攻坚 2014-12-16 |
狠抓改革攻坚 2014-12-17 |
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 2009-05-07 |
人民日报:让“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 2015-03-02 |
钱江晚报:聚焦出租车,突破“中梗阻” 2015-03-04 |
秦 平:法治是改革新增长点加速器 2015-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