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科学施救,期盼生命的奇迹
罗鑫 张兴军
//www.workercn.cn2015-06-05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日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事件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关于“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的汇报,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会议强调,事件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工作任务相当艰巨。各有关方面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争分夺秒抓紧做好各项工作。

  经过连日奋战,已经有14条宝贵的生命被救起,但仍有300多人生死未卜。这是争分夺秒的战斗,是生死接力的救援,考验着指挥决策者的智慧、科学施救的水平,也是对各搜救部门无缝对接、协同配合能力的挑战。

  水下灾难救援“快”字当头,但又不仅仅需要快。川流不息的江水中,面对翻沉客轮,是下水摸排,还是切割破拆,抑或是起吊扶正,种种方案的比选、权衡与拿捏,既需要与时间赛跑,又要慎之又慎。如何做到科学周全,为遇险者保留最大的生存可能,是对决策指挥的首要挑战。

  船体突然倾覆后,舱内空气向上运动形成气穴,或能让遇险者短期内维持生命。因此,基于专业判断,前期救援以潜水员敲击搜寻为主,而一些受困者成功获救证明这一决策的科学性。当然,由于水文、气象条件不断变化,方案也需因时而动。3日晚间的船底切割作业,便是综合考虑后的行动。

  搜救决策关乎救援的路径与方向。一旦确定,如何组织实施是又一重考验。十万火急情势之下,复杂的水下环境、恶劣的天气状况,无疑对科学施救、精准施救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降雨导致泥沙俱下,水下能见度极低。加之船体倾覆变形,舱内桌椅床铺颠倒无序,有的甚至堵住了舱门,无情铁甲阻隔,受困者与救援者离得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参与救援的蛙人队伍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面对重重困难,几百名潜水员轮番下水、通宵达旦不间断作业。尤其是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官东,在战友的配合下,一天之内连续救出两名遇险者,毅然让出自己的氧气装备给水下被困者,在生死抉择面前体现出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两天两夜过去,搜救行动没有丝毫懈怠,投入力量还在不断增强。这是一场多方参与、协同作战的国家救援行动。科学施救、高效运转,既是救援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也决定着施救行动的速度与效率。时间无声流逝,搜救仍在继续,让我们共同期待生命的奇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