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7月17日,中央各部门的2014年决算与“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公款接待)决算数据集体“亮相”,集中向社会公开。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公车削减额度居首。(7月28日光明网)
常言道,晒晒更健康。众所周知,“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是本届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承诺。如今,无论从公开的范围还是力度,都超过以往,甚至很多内容都是首次披露。在笔者看来,三公经费“亮相”,向公众交出“明白帐”,值得点赞!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进行的统计发现,2014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合计58.8亿元,比上年减少12.74亿元,下降17.81%。
多年来,压缩“三公经费”的呼声真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加之,由于遏止“三公”消费的相关规定失之于虚,制度监管缺失,为“三公”消费有恃无恐留下了制度缺口,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一直饱受社会质疑和诟病。从这次中央“三公经费”的公开数据可以看出,5年来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逐年递减,可以说,制度建设越来越完善,而且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执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共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再强调节俭,中央高层率先垂范。从压缩会议、精简文件、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大力整治“车轮上的铺张”、“会所中的歪风”、干部慵懒散漫等突出问题,“以严以细立威”的一系列新规制度效力传递到中国的“末梢神经”。“现在很多公务支出改革都是根据“八项规定”制定的,制度严了很多,而且必须落实。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削减“三公”经费既是大势所趋,又彰显了党政部门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决心。晒“账本”,晒出的是诚意,得到的是民心。当然,从完善制度角度,应该压缩;但是“三公”支出受到很多因素决定,也有可能出现波动。压缩空间主要是靠制度,而制度取向是尽可能减少运行成本。这,才是削减的初衷。
潘洪其:细化,让“三公”监督一直走下去 2011-03-10 |
刘楚汉:公开“三公”经费重在形成倒逼机制 2011-03-25 |
冯海宁:公开“三公”支出的N个期待 2011-03-25 |
孙瑞灼:“三公经费”公开期待地方早日跟进 2011-05-06 |
李 辉:“三公消费”离另一个“三公”有多远 2011-07-08 |
李建华:一步一步建设阳光政府 2011-07-18 |
套住“三公”经费的笼头,先把账本摊给公众 2011-11-24 |
晏庆盛:三公经费公开审评机制须跟进 2012-04-26 |
练洪洋:公众需要对三公经费报以更多关注 2012-07-20 |
周明华:三公经费只晒晒还不够 2013-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