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倪洋军:从陈云“就地取材用干部”看为政之要
//www.workercn.cn2015-08-11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1987年1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讲到就地取材用干部时说:“我们用干部,要五湖四海,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就地取材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他还结合自己选拔使用干部的经历,讲了一句经验之谈:“我新到一个地方工作,经常是不带什么干部的。”(2015年8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北京日报)

  就地取材用干部,陈云倡导了一生,也坚持和实践了一生,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陈云都始终坚持五湖四海、就地取材,培养和选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就地取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就是因为它蕴含着高超的政治智慧、杰出的领导艺术、无私的品德风范和高尚的公仆情怀,无怪乎陈云说,对领导者而言,“用干部的最高境界是‘就地取材’”。“就地取材”是陈云留给全党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陈云一生选人用人的真实写照和显著特征,更是各级各地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为政之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干部选任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就地取材的用人原则,但是,纵观官场之内,一些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只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强调的原则和规定挂在嘴上、行在文中,在研究和安排干部的时候,总习惯性地将目光聚焦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局限于那些喜欢在自己面前“表现”的群体中,缺乏五湖四海的胸怀以及就地取材的谋略,导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怪现象屡屡发生,各种“关系病”也就会乘虚而入。比如,有的搞小山头、小圈子,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进不了圈子就进不了班子;有的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导致一些干部信奉“琢磨事不如琢磨人”、“干对事不如跟对人”的官场术,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而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领导及其身边人往往会形成借权腐败、借势敛财的利益共同体,腐败窝案、串案更是屡见不鲜。相比之下,坚持“就地取材用干部”,视野更宽、范围更广,也更能将那些适合岗位需要、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避免选人用人上的“近亲繁殖”以及“关系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为政之要、为官之本,在于忠诚干净担当。坚持“就地取材用干部”,贯彻落实了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是对党忠诚的表现;敢于启用不熟悉的干部,也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体现;同时,就地取材,眼界更广、心胸更宽,可以使一些领导干部心中所谓的“小圈子”、“小团体”、“小山头”、“小九九”失去滋生的土壤,从而遏制住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或腐败现象。当然,要想真正让“就地取材用干部”的原则根植于干部头脑中,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引导,以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用人观武装头脑,形成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落实,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绝不能让制度成稻草人当摆设;第三,要强化监督检查,要充分发挥体制内以及体制外的监督,使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权始终运行在阳光下、规范在监督里;第四,要强化执纪问责,对于选人用人上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绝不手软。

  毋庸置疑,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根本,干部是跨越发展的动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有活水来。“就地取材用干部”,落实的是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个人负责,体现了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必然能够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使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善钻营的老实人不吃亏,让那些逢迎巴结、投机钻营、唯利是图的混事官没市场,从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