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民日报8月10日刊发的《辩证看待人走茶凉》一文中指出,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正确对待身份地位的变化。然而,也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位时安插“亲信”,为日后发挥“余权”创造条件;而且退下多年后,对原单位的重大问题还是不愿撒手。稍不遂愿,就感叹“人走茶凉”,指责他人“势利眼”。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有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流传千古的美词佳句,也是为官从政的至高境界。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位之际以民生为重,该担当时能担当,不因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而推拖等靠;退位之后坦然洒脱,该放手时能放手,不因外物好坏、个人得失、身份变化而或喜或悲。这种能上能下、进退有度,度百姓之心、祛个人欲念的情怀当是为官者秉承的心态,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到。
心态不同,理念不同,结局自然有异。盘点官场上的人和事,高风亮节者有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在位时主事改革可圈可点,退下来后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的“三不”原则令人钦佩;塌方腐败的有之,最典型的当属“周老虎”,在石油领域、四川省任职时“雁过留痕”,安插亲信,转任其他岗位后仍遥控指挥,插手相关事务,致使国家利益和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也招致人民群众的唾弃。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离开所任职位就不应再干预“朝政”,“人走自然茶凉”是政治常态,应安然处之。凉了的茶再回回炉反复加热,拿来消遣自己、招待客人,发挥“余热”的同时滋生贪腐细菌,凝结了利益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高压态势下,那些为了发挥“余权”安插的“亲信”接二连三被“拔出”,令人感叹的不仅仅是“茶凉”,更是“心凉”。“回炉茶”还是不上桌的好,害人又害己。
其实,有的干部一路走来,已经成为某个关系网中的一个坐标,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是刚一动议,就有各路人马来打招呼,其中不乏退下来的“老人”。无论是权力欲望强,还是挨不过情面,终归是干扰了视听,影响了决策。
因此,不能让“回炉茶”成就了“利益链”。一方面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重点解决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可以说畅通了干部“下”的渠道,而退下来的干部也应以平常心看待,不能越权越位,任凭自己游走于官场。规定的刚性落实势必对领导干部起到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还是要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充分发挥组织、纪检部门的监督监察作用,琴弦紧绷,警钟长鸣,让领导干部时刻存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危机感,在违规违纪的边缘及时悬崖勒马,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公共政策频频“回炉”的曲直 2010-11-02 |
高福生:谨防食品安全政绩考核“雷声大雨点... 2011-05-16 |
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是一次深化 2010-05-26 |
熊丙奇:以现代大学制度遏制高校腐败 2013-07-30 |
人民日报:把握好“督”与“导”的关系 2013-08-20 |
人民日报:时间服从于质量 2013-09-09 |
李 焱:改,就是要“红脸出汗” 2013-10-17 |
整改落实如何推进 2014-01-28 |
文汇报:必须坚决戒除形式主义 2014-05-13 |
谭彦德:破解“作风反弹”难题 2014-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