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获得感”永远是全面深改的着力点
//www.workercn.cn2015-09-15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多项重大改革取得进展与成效。《新华网评》推出系统评论,聚焦民生、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党的建设等领域,带你到“改革前沿”吹吹风。

  “获得感”永远是全面深改的着力点

  安传香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从古至今,人民始终是国家之根本。朝代更迭,纷纷攘攘,看似各有千秋,演绎的不过是同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何谓民心?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也。何谓顺民心?不外乎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但当人民不是作为一个整体、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身份存在的时候,当民生不是体现为“做大蛋糕”、而是“分好蛋糕”的时候,民心就有了更为复杂、更为具体的含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强国富民,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基于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蛋糕”并没有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在医疗卫生、教育招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公共文化服务等与民心息息相关的领域,不同群体间的差别仍然很大。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从人民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目前还没有做好的事情上着手,“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获得感”虽然是一种主观感受,强调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不可以“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当一个人还在为了孩子上学四处奔走时,你不能跟他谈教育公平的获得感;当一个人还在为了看病深夜排号时,你不能跟他谈医疗均衡的获得感;当一个人奋斗了十年还不能跟你喝一杯咖啡的时候,你不能跟他谈生而平等的获得感……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获得感”只能靠硬招实招锤炼营造,不能用花拳绣腿敷衍搪塞。

  全面深改已经进入关键期,“硬骨头”都已浮出水面,就看怎么“啃”了。“获得感”就是着力点,就是抓手,因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更”字所包含的,就是人民的“获得感”;让这些“更”变成现实,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同理,人民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改革成效如何,不在汇报总结里,不能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民声,用自己的眼睛去察民情,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人民生活的变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须知,一个工作岗位,一间保障住房,可能维系着一个家庭的运转;一笔养老钱,一份救助金,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一张户籍卡片,一个升学机会,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未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让改革的红利深入社会最基层,抵达最广泛的人群之中,让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民拥有改革“获得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